首页 > 汉语词典 > 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是什么意思

词条:『尼安德特人』  
拼音:ní ān dé tè rén

以上是尼安德特人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尼安德特人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尼安德特人

拼音:ní ān dé tè rén
词条内容: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河谷的人类化石而得名。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3.3万年前,这种穴居人从地球上消失。
发现;尼安德特人最早发现的尼人化石是1848年出自直布罗陀 (Gi-braltar) 的一个颅骨,但当时未被重视。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具人骨化石(包括头骨和部分体骨)。这一发现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当时对早期人类的存在缺乏认识,许多学者怀疑尼安德特人是化石人类,以致把它当作是现代人的病态类型、最低能的人或者是古代野蛮种族的骨骼。因而尼安德特人在进化中的地位未得到肯定。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后来在欧洲的许多地点又发现了更多的尼人类型化石,尼人作为介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个阶段的人类(有人称之为“尼人阶段”)的地位才得以确立。继尼安德特人化石发现之后最为重要的发现是1908年在法国圣沙拜尔发现的人骨骼化石。著名的法国人类学家M.步勒研究了该化石,于1913年发表专著,称圣沙拜尔人化石为尼人类型的典型代表。
起源;化石关于尼安德特人的起源现在还不能确定。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可以推溯至10万~15万年以前。在法国境内发现的头盖骨残骸就属于那一时期,但是它们在特征上比起更早期的直立人来说,更具有新的智人的某些特征,早期的直立人从年代上讲应该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
但是,尼安德特人可能是欧洲最后一个(里斯-玉木〔Riss-Wurm〕)间冰期(1.5万~11.5万年以前)的产物。在德国、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确定是尼安德特人人的下腭、牙齿和头盖骨部分。
特征;尼安德特人兽皮尼安德特人身高1.5~1.6米。颅骨容量为1200~1750 cm³。现代人的则为1400~1600cm³。身体的特征为,额头平扁(就是说眉弓到发际线的距离比现代人短得多)。下颌角圆滑,下巴并不像现代人那样前突。骨骼强健,有着耐寒的体格,具体就是肱骨与尺挠骨的比例,以及股骨与胫骨腓骨的比例比现代人大,这是典型的适应寒冷气候的解剖特征。他们生活在欧洲,肤色应该是浅色的。
欧洲最后一个(玉木)冰期是在大约1万~7万年之前,已经发现的最多和最为完整的尼安德特人骨骼遗骸就是这个时期的。这些遗骸使我们对尼安德特人的相貌特征和习惯有所了解。尼安德特人身材短小、敦实和健硕。尽管他们的颅壳长、浅、宽而且后部扁平,但脑容量却等于或超过现代人。他们的眶上嵴大,牙齿也大,颧骨较小,胸部较宽,四肢粗笨,手和脚也比较大。比起现代人,尼安德特人走路的方式显得更不对称而且横向。
尼安德特人狩猎关于尼人的形态,根据对典型尼人如圣沙拜尔人、费拉西人、肯纳人、阿木德人和塔邦人的观察,有以下主要特征:头骨低长和眉脊发达近似于直立人,但其枕骨较为圆隆,不似直立人的明显的呈角状转折。脑量略大于现代人的平均值,但绝不意味尼人的智力高于现代人,而可能与尼人的肌肉较为结实有关。尼人的面部较为特别,中面部尤其是鼻部明显向前突出,许多人解释为这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尼人的牙齿的位置非常居前,以致于第三臼齿与下颌支之间出现一较阔的间隙。颧骨倾斜地向后转折,而非现代人之“高颧骨”那样的角度。肢骨比现代人粗壮,关节面大,反映了尼人庞大的身体结构和厚实的肌肉。现代的研究表明,尼人的大腿和前臂呈略呈弓形的弯曲,但其步态仍类似于现代人,而非过去步勒所说的弯腰、屈膝和用脚外缘着地的姿势。
进化;尼安德特人群图尼人的进化问题仍在争论之中。一些人主张尼人中的一些居群在玉木冰期时被隔离于西欧,发展成为适应于寒冷气候的、特化了的所谓典型尼人,例如圣沙拜尔人、费拉西人和尼安德特人等。而另有一些居群被称为进步尼人(Progressive neanderthals) 或一般化尼人(Generalized neanderthals)如塔邦人、施泰因汉人和斯旺斯柯姆人等发展了现代人的特征,成为现代智人类型的祖先,此即所谓“前尼人说”(Preneanderthal hy-pothesis)。但提倡“前智人说”(Presapiens hypothe-sis)的法国学者 H.瓦卢瓦则主张,现代智人和欧洲尼人的祖先可以早到民德-利斯(Mindel-Riss)间冰期。这两种学说虽然在追溯玉木时期的尼人和现代智人类型的共同祖先的时间上有早晚之异,但都主张欧洲尼人没有后代。与之对立的学说是“单系说”(Unilinear hypothe-sis),它主张直立人之后只有一个系统,它是连续进化的,经过“尼人阶段”进化到现代人,换言之,尼人是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单系说的传统观点为G.施瓦尔贝、H.赫尔德利奇卡、F.魏敦瑞等人所持,近年来为C.布雷斯和M.H.沃尔波夫等人所极力推崇。
至于典型尼人的消失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说法认为尼安德特人受到气候恶化的因素和进入其居住地区的现代人拥有人口数量、社会整体性、文明程度的优势,使现代人在族群纷争中取胜,代替了此前更加原始的文明。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尼安德特人被毁灭于快速的气候变化。
生活方式;尼安德特人画像尼安德特人看来是相当稀少的动物,已经在法国北部发现尼安德特人的艺术作品(在艺术品中发现一颞骨),通过研究发现,它属于一个尼安德特人。就艺术品本身,它们的一端被切出一条沟,应该是被人用绳子绑起来的。而现代人的艺术品,则是在其中打洞,并将之用绳串起来。其营地的遗迹大多是工具。但是尼安德特人的工具数万年都没有改革。因此认为他们的智力比现代人低。他们没有弓箭,要有特殊的策略去围捕动物。他们会与熊等动物争夺栖身用的洞穴。
尼安德特人是穴居者,但也偶尔在露天地建造营地。洞穴的入口有时用石块砌小,岩穴也常常用这种方法加以改善。他们使用火,猎取一些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动物(如山羊和小鹿),并且吃其他大型食肉动物吃剩下的猎物。他们制造并使用各样的石制工具和木制长矛。
尼安德特人单独或成群地埋葬死者,也照料生病或受伤的人。用作牺牲的动物常常和人的骨骼一起被发现,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奉行某种原始的宗教。
大多数尼人居住于山洞,他们能够捕获大、小动物和携带猎获物。有人认为尼人已经会用兽皮御寒和构筑隐蔽所。尼人制造的工具被考古学家称为莫斯特工具,即大多从燧石石核上打下石片后修整成尖状器、刮削器和石刀。尼人已懂得埋葬死者和放置陪葬品。
分类;尼人在分类上最初由金氏(W.king)于1864年定为人属的单独的一个种,即人属尼人种Homo neandertha-lensis (尼安德特人)。现在,尼人已被定为人属的一个亚种,即 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智人尼亚德特亚种,尼安德特智人或早期智人)。
对尼安德特人在分类学上的画分现仍处于争论之中。最初他们被划分为单独的一个门类(即尼安德特人种,学名为H. neanderthalensis),后来,他们又被认为是智人的一个亚种(学名为H.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但有些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赞成原先的说法。尼安德特人在人类进化上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在他们分布的一些地区,可能已被并入现代人总体之中,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则可能已经绝种。
文化;骨架布里斯托大学的考古学家齐良(JoaoZihao)教授和他的法国同事对欧洲最著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重新考察,结果发现尼安德特人要比此前人们所认为更接近现代人。
齐良教授展示了在查特佩戎(Châtelperronian)文化中所发现的装饰性骨刺以及个人饰品等制作工艺熟练的手工制品。而查特佩戎文化盛行于今天的法国和西班牙地区,是真正与尼安德特人相关的文化。这些手工制品产生于约44000年前。
各洛特·德·菲斯遗址是尼安德特文化的发源地,位于法国中部的查特佩戎,首次被发掘是在19世纪40年代。尼安德特人通常被描述成是更原始的人种,而此处是了解现代人是如何从非洲迁移到此并取代尼安德特人这一过程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地方。
在对遗址岩层传统的阐述中,科学家认为洞穴有着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居住的交叉层。尼安德特人在现代人居住到洞中一段时候后又返回该洞的这一事实证明,两种人种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期生存过,并且证明在最后的尼安德特人文化中所出现的新文化现象是模仿或借鉴而非创新。
食人族之谜;尼安德特人2000年,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的一处地下洞穴,出土了8具有4.3万年历史的尼安德特人骸骨。这8具骸骨中有4具是年轻人,两具是青少年,另两具分别是年龄更小的儿童和一个婴儿。 在这8具骸骨中,有许多骨头都有被切割和撕扯下来吃肉的痕迹。此外,这些骸骨手臂和大腿上较长的骨头,也曾被人为地断开,很明显是为了吸食骨头里含有营养的骨髓。
自从2000年以来,古生物学家一直在对这些尼安德特人的骸骨进行研究。并发现尼安德特人曾遭遇一场严重的饥荒,而且他们当时还通过吃自己的同伴来活命。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