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应县木塔』 |
以上是应县木塔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应县木塔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应县木塔
拼音:yīng xiàn mù tǎ
词条内容:应县木塔全名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的佛宫寺院内,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建筑技艺上它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世人称为“世界三大奇塔”。
概况 ;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即(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在山西应县城佛宫寺内。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五层,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总高67.13米,底层直径30米,总重量约7400吨。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
木塔在设计和施工上匠心独具,塔身为楼阁式,平面为八角形。外形五层六檐。各明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结构上采用双层环形套筒空间框架。全塔没用一个铁钉子,全靠构件互相铆榫咬合。全塔共使用54种不同形式的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被世人称为“斗拱博物馆”。因此,古籍上誉其为“远看擎天柱,近似百尺莲”。一层南北开门,四周设有回廊。塔内各层装有木制楼梯。
塔内各明层都有塑像,共计26尊。其中一层回廊内佛坛上一座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是中国发现的最高大的室内泥塑。一层门侧、门额及内壁等处绘有壁画,反映了辽代雕塑、绘画艺术的水平。应县木塔是山西省十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2011年,应县木塔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行动,2011年7月,应县文物局完成应县木塔的申遗文本,并计划在2013年申遗成功。[2]
结构设计;外部结构应县木塔内的佛像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平面亦为八角形,高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外观为五层六檐。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月、宝盖、宝珠组成,制作精巧,与塔身十分协调。
木塔建造在高大台基上,台基高4米余,分上下两层。上层的台基和月台各角,都有角石,从角石上突起的狮子来看,雕刻风格古朴,应是辽代的贵物。
木塔总高67.31米,其中塔刹高约10米。塔平面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塔有五个明层,各层间又夹有暗层,实为九层。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塔的整体比例适当,其外形也显得稳重而庄严。木塔外观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由底层到顶层,由明层到暗层,全塔共用斗拱五十四种,可谓集斗拱形制之大成。二层以上均用斗拱挑出平座,并围以栏杆。
内部结构;应县木塔里的大辽仁懿皇后萧挞里壁画走进第一层塔的南门,迎面便是高约10米的释迦塑像。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的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的墙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槽门额壁板上的三个女供养人。画面虽不大,但人物的体态匀称,面容丰满,神情安详而虔诚,衣带似被微风吹动,在表态中给人以动的感觉。画面的色彩至今仍很鲜艳,可能是后人在辽画的基础上重新描饰的。底层西南面有通往上层的楼梯,第一层楼高11.5米,二层以上每层都有塑像
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两身胁侍;
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
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
五层本尊为毗卢舍那如来佛,周围有八大菩萨
历史;应县木塔是出生在应州的辽兴宗的萧皇后倡建的,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故时称“金城戍楼”。这位修塔的萧皇后,并不是那个与宋朝大将杨继业大战金沙滩的叫萧燕燕的萧皇后,而是她的孙媳、辽兴宗的皇后萧挞里。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 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
文物;应县木塔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匾额中文物价值最高的是第三层南面的“释迦塔”木牌,不仅书法精良,同时记录了木塔几次修葺年代,是考证木塔历史的珍贵史料。
1974年,在整修塔内塑像时发现了一批辽代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像画等珍贵文物。其中,辽圣宗统和八年(990年)的刻经和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的“契丹藏”,堪称海内之孤本。这些辽刻彩印、文物中以经卷为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状况;应县木塔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历900多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调拨优质木材对木塔进行全面抢修,使这座当今世界上保护最完整、结构最奇巧,外形最壮观的古代高层木塔建筑焕然一新,巍然屹立。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抗震特点;应县木塔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应县木塔高67.31米。据考证,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
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州地大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近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持续一分多钟,过后木塔仍巍然屹立。无情的雷击、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木塔施加淫威,兵荒马乱,战火硝烟,也曾使木塔伤筋动骨。1926年军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然而木塔坚强不屈,仍傲然挺立、直刺云天。
建筑研究 ;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加上人为保护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古代工匠们实践了千年后的现代建筑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木塔减震设计;(图片来源:台科大建筑系官方网站)保证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咬合,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从结构上看,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
现代理论;近代日本的地震建筑专家在《地震与建筑》一书中提出了五条抗震设计的原则。在将木塔的结构特点与之相比较就会发现,早在950多年前,应县木塔的设计者已经深深懂得并很好地实践了这些原则。
地理环境优势 ;1993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矿部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队等十几个科研部门,曾对木塔塔院及周围地质状况进行详尽勘察,发现木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其承载力远大于木塔付与的荷载。所以,直到现在仍然不必担心木塔会有因“底虚”而倾倒的可能。此外,夏天塔上居住着成千上万只麻燕,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起着“护塔卫士”的作用,这些已经成为视木塔为神圣的应县人最喜欢讲给外地瞻仰者的真实“神话”。[4]
民间传说 ;应县木塔内部的木质结构应县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应县木塔有三颗宝珠:避火珠,避水珠,避尘珠。这三颗宝珠分别安放在释迦牟尼塑像最高贵的部位,从此,塔内一片佛光宝气,木塔可以自行防火、防水、防尘。
避火珠是说天空打雷,炮火袭击,木塔一概没有失过火,是有避火珠把火逼走了;避水珠是说原来应县城四个角都有水,可是到了塔底下就没有水,这座塔寺也不下沉,是避水珠起了作用;木塔上面一直没有尘土,就是说一有尘土,避尘珠就把尘避走了,所以塔上干净。有了这三颗宝珠,木塔才安然无恙,屹立千年。
损坏修缮;从1989年起,中国就开始研究应县木塔保护工作。从1989年到现在,专家们针对木塔的修缮已经提出了5个方案。但经过慎重论证,最终这些方案在2006年都被否定。2013年7月,山西省文物局召开会议,对修缮方案做出审核,预计2013年9月将上报国家文物局。
目前(2013年)塔内存在柱身及柱头开裂、柱脚劈裂现象,另外木塔还有300余处残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监测表明,木塔整体和局部倾斜变形都在继续发展。由于木塔周边常年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因此木塔主要是塔身的一、二层明显向东北方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