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刻文是什么意思
词条:『骨刻文』 |
以上是骨刻文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骨刻文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骨刻文
骨刻文
拼音:gǔ kè wén
词条内容:骨刻文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形成于距今大约3600年-4600年,处于形象摹画向文字符号过渡的历史阶段,也是汉字的象形文字形成的初始阶段,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年左右,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可与古埃及象形文字相互映辉。
简介;骨刻文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距今3600年-4600年,是中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东省胶济铁路西段的邹平、桓台、淄博、青州、寿光和昌乐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出土阴线刻画文字的骨头、滑石器、陶器和陶片等,其中以刻字骨头为多。
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首次发现这种文字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并认定刻画工具为玛瑙等锐角宝石,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
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论证是汉字的源头。
形成年代;2009年,刘凤君在全国各地的调查研究后,提出骨刻文的年代距今为3500-4600年。2010年下半年,他认为骨刻文年代更长,应距今3300-4600年。如果从山东地区来讲,骨刻文经过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代的早中期,这样骨刻文的年代下限直接与甲骨文年代相衔接。
骨刻文专家刘凤君;2011年5月,山东寿光圣城遗址龙山文化晚期灰坑出土的“寿光骨刻文60”,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检测显示,“寿骨60”的年代距今有3700年历史。说明骨刻文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 根据各方面综合分析,确定骨刻文年代距今约3600年-4600年。
根据刘凤君的研究结果断定,在商代中晚期骨刻文和甲骨文交替使用了一段时间,慢慢地甲骨文取代骨刻文。但有个别地区,如在胶东半岛骨刻文延续使用到西周时期。寿骨60的检测结果对于骨刻文年代的确认,可以更加确立骨刻文是继承仰韶文化陶器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陶器符号发展起来的。这样就确立了陶器符号、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的远古文字发展脉络。
发展历程;骨刻文骨刻文多用弧线和曲线,还未完全脱离原始的书画 范畴,应属向文字 过渡的阶段。
在骨刻文存在的1000多年的时间内,大体可以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距今3700-4600年。对山东远古文化而言,这时期的骨刻文处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
前期骨刻文的特点是,骨片上的字数少,难有超过10个字的骨片,字的造型图画性很强,有的字很复杂接近绘画,如果按照文字六书划分,应该是指事字和象形字,处于文字产生的初始时期。
后期骨刻文距今3300-3700年,处在岳石文化时期和商代早中期。后期骨刻文逐渐增多,片骨上十几个字常见,多的有50-60个字,形成一篇篇文章。这时期可能出现了会意字,字体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增强,与甲骨文造型相似。后期骨刻文已经初步发展成较成熟的文字。
文字特征;章法布局骨刻文骨刻文多数一块骨头上刻1—5个字,刻10个字左右的也占一定数量,刻20个字以上的骨头为数较少,但也有刻100多字的。其章法布局应是一种顺其自然又初步形成共识的自由舒适型,约有三种:
一字一局型;在一块骨头上只刻一个较大的字,或有的虽在一块骨头上发现数个字,但其中有的字单独刻在一个空位上,与周围其他字缺少密切联系。
散落组合型;在一定空位上,中间刻一至几个字符,周围再刻一些字符,这是一种组合字群的布局,可称为散落组合型。
书法布局型;自上而下或横向成行的布局,有的五六个字一行,有的几十个字分列成数行,这种布局发展成书法艺术的主要布局形式。这种成行布局的出现,更能说明骨刻文已经是具有辞章意义的文字了。
字体造型分类;大体可分为写实物象型、主干分枝型和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三大类:
写实物象型;骨刻文骨刻文的字体造型大多属于写实型,主要有人物和动物造型。可能主要是记录人们和各种动物的行动,也可能延伸到人类的思维活动以及与自然界的各种关系。
主干分枝型;这种造型很特殊,主要由一根粗长主线为基础,然后在粗线的左右两侧分刻出一些短细线,类似于树枝形。可能主要与记录数字和植物有关。
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
1、中间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中心,周围向外辐射几根弯曲的线;
2、中间有一个较大的近似于圆形或方形的中心,周围向外刻有很多较密集的线,有的线上还刻细线;
3、中间刻划类似眼睛一样的椭圆形,两头尖长较粗,椭圆形的左右两侧仅刻划几根细短线。这种骨刻文多出现在晚期,如果和甲骨文混放在一起,很难分。
骨刻文与甲骨文;区别甲骨文鹿龙凤(图左)与骨刻文(图右)对比
据发现和研究分析,骨刻文和甲骨文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区别:
1、两者年代不一样,骨刻文主要是龙山文化时期产生和流行的文字,也可能延用到岳石文化前期,主要有指事和象形两书的图画象形文字。甲骨文是商周时期流行的、六书具备的成熟文字。
2、两者所用骨头也有区别:骨刻文主要用牛肩胛骨、肋骨和肢骨,也有少数鹿骨和象骨等。甲骨文主要用牛肩胛骨和龟底甲板。
3、骨刻文是远古居民的记事文字,而甲骨文有钻灼的痕迹,是占卜文字。
联系;骨刻文和甲骨文之间还缺乏内在的直接联系。但细分析两者的艺术风格,仍能看出骨刻文对甲骨文有着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有三个方面原因:
1、发现的有关早期文字资料还不全面,还有待继续做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考古工作。
2、人们对骨刻文和首阳山岩书以及相关早期文字资料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对这些资料的系统分析和年代推断还应该进一步深入。
3、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文化自然传承现象。所以,骨刻文应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等都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文字,它们一脉相承,共同凝聚了中国文字的辉煌历史。
发现意义;骨刻文殷墟甲骨文亦被认为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依照“骨刻文是龙山文化时代原始文字”的推断,骨刻文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年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古文字的出现时间将前推千年,甚至已知的中国文字发展史亦有可能会发生改。
骨刻文的发明和创造是东夷文化对古老华夏文明最大的贡献。生活在山东为中心的古代先民,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夷”人,是中国东方最古老的民族,是与中原华夏民族、南方苗蛮民族鼎足而立的。在东夷族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部落首领有太昊、蚩尤、少昊、大舜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都是东夷人所创造出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
东夷骨刻文恰好处于形象摹画向文字符号过渡的历史阶段,也正是汉字的象形文字形成的初始阶段。据此推断,东夷“骨刻文”就是汉字的主要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