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女高男低
女高男低是什么意思

词条:『女高男低』  
拼音:nǚ gāo nán dī

以上是女高男低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女高男低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女高男低

 拼音:nǚ gāo nán dī 

词条内容:女高男低,是指由于高校在女生多于男生的情况下,为了调整男女性别比列,而采取的一种提高女生录取分数线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看是性别比例失调,实际上与现有教育机制和录取制度有关,被一些人认为是性别歧视的表现。
简介;女高男低
21世纪初,在中国高校中,女生比男生比例多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正好与中国现阶段人口比例失调中,男性比女性多的情况相反。为改变这种状况,许多高校在招生录取时设置性别比,导致分数线上出现“女高男低”现象,引起社会关注。许多网友认为,高考录取中的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新的性别歧视,会减少女生的录取机会,侵害了女生权益,但也有人则认为,这是为了拯救中国高校的“男孩危机”,属于无奈之举。
现象;学生比例失调
1957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女生占总数的23.2%;1980年,恢复高考3年之后,女生仍只占23.4%。而从1995年至2004年的10年间,女生比例由35.4%上升至45.7%。2007年更是一个转折点,新入学的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2.9%,此后保持继续上升的趋势。
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女生占本科生总比例的43.8%,到2012年时上升到49.6%。在硕士科目中,女生在2004年占44.1%,到2010年上升至50.3%。2010年博士研究生中的女生比例超过35.4%。
女生数量高于男生
据中国校友网2013年发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女生522人,占总数的51.84%;男生485人,占总数的48.16%;而且“女状元”占比还有持续上升趋势。
中国传媒大学早在2011年时考虑到女生人数比男生多,为缓解女生的如厕矛盾,将教学楼部分男厕改为了女厕,男生更成了一些硕士专业导师争抢的对象。
女生日增,男生日减,并非女生在升学时得到了照顾,而完全是由于女生成绩好,男生竞争不过女生。出现高校里女生多的现状,是因为现有基础教育体制更有利于女生脱颖而出。女生好静、勤奋,在当前以记忆为主的考试模式中更容易胜出;同时,女生对偏重于形象思维的文科更感兴趣。
招生分数线女高男低
早在2005年,北京大学就曾因在小语种专业高考招生中区分男女设置分数线,引发争议。而国防生、公安等院校招生存在“男女有别”更是由来已久。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小语种专业区别男女划分数线,且明显女高男低;而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则对艺术、广电类专业规定男女等额录取,由于女生分数绝对超过男生,客观上造成女生分数线高于男生。在招生计划文件中,硬性限定大部分专业“只招男生”的院校,除了某些委托培养外,还有大量警察、海关类专业。
2012年高考结束后,分数线上的男高女低一度成为热点话题。当时,中国人民大学被曝出提前批小语种在京招生中,对于男生和女生设置了不同的分数线:文科的男生分数线为601分,女生分数线为614分,女生比男生高出了13分。
海南省考试局2012年公布的提前批院校面试最低分数线显示,男生考取国际关系学院需要668分;女生的分数需要715分才能够达到提档线。
在2013年的高校招生中,全国112所211工程学校,只有31所不存在性别歧视,约占总数的28%。总体看,有81所占七成以上的211高校,在招生中存在性别限制,其中,34所属于直接违规。报告还指出,有31所985高校存在性别限制,占总数的约79%。
“建议女生报考”、“女生比例不超过15%”、“仅限男生”、“建议女生慎报”……这些都是高校招生中个别专业的限制,也是被许多人认为的“性别歧视”所在。
原因;职业因素限制女生分数线高于男生
公安院校女生比例偏少的状况,主要是传统和现实两个方面的原因,传统原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女警察不如男警察有用、勇敢;同时,现实方面女警察的工作领域会有一定的限制,在就业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
201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共招1840人,女生214人,占总数的11.63%;其中,文科各专业共招501人,女生86人,平均比例为17.16%(最高专业为21.81%);理科各专业共招1339人,女生128人,平均比例为9.55%(最低专业为5%)。
在2013年的高考招生中,在许多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相关的院校和专业中,以及一些艺术类院校的表演、导演、摄影等专业中,性别比例的规定依然存在;而中国矿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的采矿、航海等专业,则限定只招男生。这类规则影响到了一大批分数较高的女生。但这些女生却很少愿意公开自己的信息。
协调性别比例
21世纪初以来所流行的“男孩危机”为女高男低的性别差异设置提供了合理理由。知名杂文家鄢烈山就曾表示,他并不认为在高考分数线上设置性别差异是一种性别歧视,在这种偏重死记硬背的高考制度下,男生相较于女生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因此在录取时向他们适当倾斜是合理且必要的。   
就业歧视延伸
由于女生就业形势不好,一些学校也限制女生数量。受教育并不必然与特定专业的就业挂钩,教育的问题应该回到教育本身来解决,如果只是为了顺应就业市场,则是把就业歧视延伸到教育歧视,这事实上就是以就业困难为由来限制学生受教育机会,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抵制教育歧视。
维权;女高男低
妇女传媒监测网络的程序管理员吕频,于2012年与律师黄溢智一起,向教育部提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教育部在同年8月22日回复道,“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为了满足某些工作或专业领域的人员培训需求,“一些大学可能会适当调整男生和女生的招生比例。但是学校需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示……”
2012年8月30日,4名女青年在广州文塔下公开剃光头,抗议多所高校按性别划分投档分数线。第二天,亦有3名公益人士在北京响应剃光头。
随后,公益组织和公益人士发起更多针对高招性别歧视的活动:一再申请信息公开;发出致教育部的公开法律意见书;组建高考性别歧视律师团;致信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呼吁关注等。
2012年10月15日,教育部在给北京众泽妇女咨询法律服务中心的信息公开答复中表示:“目前高校有三类专业可以确定男女比例招生,分别是:特殊职业(军事、国防、公共安全)、艰苦行业(航海、采矿等)、为性别均衡的专业(非通用语种、播音)等。”
公益人士的这些行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2013年5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其中,“杜绝录取歧视”也被写入新版规定。教育部强调,高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生或者提高对女生的录取要求。新规指出,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 
应对;1、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打破计划录取体制,实行基于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体系。
在计划录取制度中,人们的公平观就是“分数公平”。大学的招生自主权也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在计划上做一点点文章。这样的招生制度,结果是大学招生标准单一,大学办学千校一面。要让大学在招生中招到适合自己办学定位的学生,能自主地根据生源情况,调整评价体系,就必须推进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2、建议教育部门应该明确特殊行业、特殊专业的标准,告知公众为何这些行业和专业比较特殊,需要限制男女比例。 
比如小语种专业,如果教育部门和高校,在招生时明确告诉考生,该专业现在的培养情况和就业需求情况,考生完全有可能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理性选择。
如果学校告诉考生,本校小语种专业共有50名学生,全为女生,当年毕业的学生有10名,有5人没有找到工作,用人单位对男生有旺盛需求,结果可能是女生们会慎重选择。可问题是,这些信息没有人告诉学生。学生们从高中选择小语种专业时,就缺乏信息支撑。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