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毗尼是什么意思
词条:『蓝毗尼』 |
以上是蓝毗尼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蓝毗尼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蓝毗尼
蓝毗尼
拼音:lán pí ní
词条内容:蓝毗尼(梵语:Lumbinī或Lumbini),又译岚毗尼、腊伐尼、林微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兰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蓝毗尼靠近印度的边境,距加德满都280公里。公元前623年,相传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因此成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1997年被入选世界遗产。
简介;蓝毗尼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兰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蓝毗尼距加德满都约360公里,位于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上,属热带气候,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左右。由于从首都加德满都到蓝毗尼的公路是尼泊尔的主要交通干道,车多、路险,所以笔者经过7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公元前623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在这里。早在1500多年前,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蓝毗尼,成为访尼泊尔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曾到此瞻礼取经。
蓝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距印度只有20多公里。蓝毗尼花园面积8平方公里,佛教徒们为纪念这处佛祖诞生的花园,称之为圣园,修建起许多寺院、庙和佛塔。2500多年至今前来朝拜瞻仰者从未中断。 这里曾经有3座佛塔、2个寺院和3座摩耶庙。在圣园周围,有尼泊尔、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国援建的寺庙。藏传佛教的白教葛举派也有一座较大寺庙在此。我国佛教协会援建的“中华寺”也坐落在此地,与尼泊尔宗教界开展合作往来。
由来;蓝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此处因此而得名。
蓝毗尼是个不大的村庄,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有许多与释迦牟尼有关的历史遗迹。蓝毗尼位于印度平原的南部,四周掩映着森林树木。蓝毗尼的人们相信佛祖的母亲之所以选择了释迦牟尼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宁静祥和。后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处建造了这座别具一格的玛雅黛维女神庙,现庙内供奉着女神石雕像,右手攀把着娑罗双树的树的枝干,新生的婴儿悉达多端多端立在近旁的莲台上。
在玛雅黛维女神庙旁有一口数十米的方形水池,明澈如镜,相传是女神沐浴和释迦牟尼幼年时代洗澡的地方。池边长着一棵娑罗双树,树身粗大,原树在法显著作中曾有记载,唐玄奘来此取经时已经"枯悴",现存娑罗双树是后人补种的。
释迦牟尼降生地;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23年出生在著名的释迦牟尼庭园里,他的诞生地成为后人朝圣的地方。印度君主阿育王就是朝圣者之一,他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不仅下令免除了佛祖诞生地附近的所有苛捐杂税,佛教书上还记载阿育王在佛祖诞生的确切地点上立了一块石碑作为标记,并以示纪念。最近考古学家才在一个七层砖垒起的平台上发现了该纪念石,它埋在神殿旧址下面5米处,1993年在掘进开路时被毁坏。
阿育王于公元前250年在此立下一个纪念自己的石柱,阿育王石柱柱高6米,有一半埋在地下。在玛雅黛维女神庙的正北,是著名的阿育王石碑。碑是圆柱形,是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拜时所建,刻在碑上的文字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兰毗尼是佛祖降生之地。阿育王石碑也因此成为兰毗尼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庙南有后人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的墙壁上绘有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五彩缤纷的壁画。此外,兰毗尼还建有文物馆和马享德拉纪念碑等。
释迦牟尼降生在蓝毗尼花园,成长则是在旁边的迦毗罗卫城。迦毗罗卫城是释迦族建立的最大都城之一,位于蓝毗尼旁的印度与尼泊尔交界处。1898年,法国考古学家佩普曾在迦毗罗卫城进行考古发掘,在一座直径约35米的红砖舍利塔废墟中,挖出了5个装有骨灰的容器,其中一个石函上用波罗米文刻着:“此乃释迦族佛陀的舍利容器,乃有名的释迦族诸人及兄妹和妻子等共同奉祠之处”——这个发现曾轰动了世界,那个石函至今仍收藏在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内。
传说
大约公元前7世纪时,蓝毗尼所在地是释迦族建立的一个小国,国名叫迦毗罗卫。一天,王后摩耶夫人路经这里,她手攀娑罗双树,从右肋生下一个男婴,这个男婴被取名为悉达多·乔达摩。他长大后,像凡人一样娶妻生子,过了一段宫廷贵族的享乐生活……但是,王子并没有在宫中长期享乐,而是向往济世济民的重大责任。据说悉达多·乔达摩于29岁出家,随后遍访当时著名的宗教大师,直到35岁时,才在一颗菩提树下悟道,摸索出一条解脱人生痛苦的大道。成道后他长期在恒河流域讲经传道,并使得佛教逐渐传播开来。 释迦牟尼这个名字是后世佛教徒对悉达多·乔达摩的尊称,释迦指释迦族,牟尼是圣人的意思。
历史与发展;蓝毗尼阿育王石柱公元636年,中国高僧玄奘三藏法师来到蓝毗尼圣地。玄奘当时在蓝毗尼见过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见过阿育王石柱以及石柱上所刻文字,只是石柱的顶部断了一部分。《大唐西域记》第六卷记载道:“至腊伐尼林,有释种浴池,清澄皎镜,杂华弥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菩萨诞灵之处。菩萨以吠舍佉月后半八日,当此三月八日;上座部则曰以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当此三月十五日。次东窣堵波,无忧王所建,二龙浴太子处也。菩萨生已,不扶而行于四方各七步,而自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随足所蹈,出大莲花。二龙踊出,住虚空中而各吐水,一冷一暖,以浴太子。浴太子窣堵波东,有二清泉,傍建二窣堵波,是二龙从地踊出之处。菩萨生已,支属宗亲莫不奔驰,求水盥浴。夫人之前,二泉涌出,一冷一暖,遂以浴洗。其南窣堵波,是天帝释捧接菩萨处。菩萨初出胎也,天帝释以妙天衣跪接菩萨。次有四窣堵波,是四大天王抱持菩萨处也。菩萨从右胁生已,四大天王以金色氎衣捧菩萨,置金机上,至母前曰:‘夫人诞斯福子,诚可欢庆!诸天尚喜,况世人乎?’四天王捧太子窣堵波侧不远,有大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也。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仆地。傍有小河,东南流,土俗号曰油河。是摩耶夫人产孕已,天化此池,光润澄净,欲令夫人取以沐浴,除去风虚。今变为水,其流尚腻。”
公元十二三世纪,曾有一些西藏佛教徒来蓝毗尼朝圣。当时尼泊尔西部国王RipuMalla率大臣等也来到蓝毗尼朝礼。他们也见过阿育王石柱、佛陀诞生处的无忧树和摩耶夫人沐浴过的水池。
公元十八世纪,随着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也有不少西方学者来到印度。他们对丰富多彩的东方文化,特别是东方历史、考古、宗教等,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如WilliamJones即是其代表人物之一。
1896年,尼泊尔西部城镇官员KhadgaSumsher和著名考古学者A.Feuhrer博士发现了蓝毗尼的阿育王石柱。他们根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的所载,并经多次勘查发掘,证实了蓝毗尼园的地点,从此荒废多时的蓝毗尼园又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1899年,印度考古学家P.C.Mukherji对蓝毗尼作了进一步的考古和发掘,又发现了不少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时期的遗物。在蓝毗尼园内有摩耶夫人庙,庙内有释迦太子诞生浮雕,人物轮廓尚可辨认,但有的地方亦被毁坏。庙南是一长方形水池,此池乃摩耶夫人沐浴之地。池旁有一颗菩提树。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即在摩耶夫人庙西。但是在摩耶庙内也有印度教的神像。
1932至1939年间,KesharSumsherJ.B.Rana住在蓝毗尼园内,并对蓝毗尼园的建筑结构作了仔细的研究和挖掘。
1956年,尼泊尔王国马亨德拉国王在纪念佛陀涅盘2500年时,提出要对蓝毗尼进行开发,并把倒在地上的阿育王石柱重新竖立起来。
1967年,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先生考察蓝毗尼,并向尼泊尔王国政府提出对蓝毗尼进行开发的建议。
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蓝毗尼进行了考察,并全力支持尼泊尔政府对蓝毗尼进行开发。
1970年,尼泊尔王国政府正式开始对蓝毗尼的开发,并同时成立了蓝毗尼开发委员会。
1976年,第四届世界佛教和平大会将1979年定为蓝毗尼年。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委托日本建筑工程师KenzoTange对蓝毗尼园进行设计规划。此规划分为三个部分:一、花园圣地,为文物保护区,以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庙和遗留下来的砖墙为主;二、寺院区,以各国佛教组织援建的寺院为主;三、花园区和寺院绿化区,除建筑物和路面,其它地区皆为绿化区。蓝毗尼园总占地面积约770公顷。
1985年,蓝毗尼开发委员会更名为蓝毗尼开发基金委员会。
1990年,日本佛教组织同蓝毗尼开发基金委员会签定协议,表示愿意援建摩耶夫人庙。此工程定名为“摩诃摩耶寺修复工程”。此工程分三个步骤:一、在原摩耶夫人庙旁不远处先修一临时的摩耶寺,在其中放置一些相关的文物及佛像,由专人看管。此期工程于1993年结束。二、对原摩耶夫人庙进行发掘,发掘后照原样修复。三、将原有的文物和佛像放回修复后的摩耶寺,并由专业人员管理。后两期工程至今未完成。
1996年,尼泊尔国王、王后参观蓝毗尼。这一年在蓝毗尼举行了阿育王石柱发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
1998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二十一届大会在蓝毗尼召开。
2000年,中国在蓝毗尼建造的中华寺隆重举行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庆典,中国佛教界派出百余人组成的佛教代表团前来祝贺随喜。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GirijaPrasadKoirala),尼泊尔王国国务委员会主席拉伊玛吉(KesharJungRayamajhi),尼泊尔王国政府文化旅游民航大臣、蓝毗尼开发委员会主席查道特(TariniDattaChataut),尼泊尔王国政府工商大臣塔姆拉卡尔(RamKrishnaTamrakar),和正在尼泊尔王国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司马义。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及中国驻尼泊尔大使曾序勇等各界嘉宾光临庆典,使这一盛事彪炳史册。
主要景点;尼泊尔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全称为“蓝毗尼佛祖诞生遗迹公园”。这座于1986年开始兴建的佛教的圣园不仅用来纪念佛主释迦牟尼的诞生,也是当代佛教复兴的基地。在多次的勘查发掘中,先后发现了阿育王神柱、摩耶夫人诞子浮雕,以及不少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时期的遗物。
截至2005年,包括印度、中国、缅甸、越南、斯里兰卡、德、韩、日等近三十个国家的佛教组织,已经在蓝毗尼园内建造了各具本国特色的佛教寺庙。尼泊尔政府也在园内新修了一些佛塔和寺庙。 蓝毗尼园的正中央是摩耶夫人祠,也称“摩耶夫人神庙”,用来纪念和供奉释迦牟尼的母亲。该祠外墙为白色,建筑造型别具一格。庙内供奉着女神石雕像,只见她右手攀扶着娑罗双树的枝干,新生的婴儿悉达多正端立在近旁的莲台上。祠内还有古代的摩耶夫人诞子浮雕。浮雕表面虽然不全,但人物轮廓尚可辨认。
摩耶夫人祠的南面有摩耶夫人浴池,也称“神圣池塘”,水池呈长方形,石质和样式都很古朴,没有华丽的雕琢,池水明澈如镜,池旁有一棵大娑罗双树。据佛教传说,摩耻夫人诞子后,就在这座当时长满了青、白莲花的水池中沐浴净身。摩耶夫人池边长着一棵娑罗双树,树身粗大,生机盎然。四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祈祷旗。原树在法显著作中曾有记载,唐玄奘来此取经时已经“枯悴”,令人有理由怀疑现存此树是后人补种的。
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在摩耶夫人祠西,1896年被考古学家发现。据玄奘记载,石柱“上作马像”,“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扑地”。现该柱存高7.2实,柱头马像已失,柱体有裂缝一道,似系雷击所致。石柱离地3米处有婆罗迹字体阿育王铭文,现翻译如下:“天爱喜见王(即阿育王)于灌顶之第二十年亲自来此朝拜,因此处乃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兹在此造马像、立石柱以纪念世尊在此诞生。并特谕蓝毗尼村免除赋,仅缴收入的八分之一……”门票:免费。但如果拍照,要交1美元或50Rs的拍照费。雇请导游讲解费:200—400Rs
蓝毗尼博物馆
主要收藏蓝毗尼和周边出土的佛教文物,正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博物馆的馆的藏文物数目不多,占地面积也较小。开馆时间:平日10:00—17:00;周三:10:00—15:00;周六、日休息。
中华寺;我国以佛教协会名义在海外建造的第一座寺院,1996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1998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由山门、大雄宝殿及禅房等组成。整体建筑雄伟辉煌,属清代宫殿式建筑风格,我国许多佛教徒每年“佛诞节”期间都会来此朝拜。提示:出示中国护照,可以免费住宿寺中,但要遵守规矩给点香火钱,并且房位有限。
缅甸寺;蓝毗尼的缅甸寺造型几乎同仰光的大金塔一模一样,威严肃穆,金碧辉煌。世界各国的观光客和香客都喜欢来此参观、朝拜。提示:进入缅甸寺,需要赤足。
提罗拉科特迦毗罗卫城(Kapilavastu)是释迦(Sakya)族的首都,太子悉达多在此度过了29年的光阴,现今对于迦毗罗卫城遗址的确认,在佛教考古学上未有定论,位于尼泊尔境内的提罗拉科特Tilaurakot及印度境内的毕波罗瓦(Piprawa),均可能是古城旧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提罗拉科特现存的遗迹(如佛塔、防御城墙、护城河、皇宫之建筑群、城镇)乃至于附近的山脉、河流,都同古代佛教典籍和玄奘游记所记载的迦毗罗卫城相似。
节日和重大活动;蓝毗尼最重要的佛教庆典是一年一度的佛祖诞辰纪念日(buddhaJayanti),4月或5月举行,届时成群结队的佛教徒从尼泊尔和印度乘长途汽车来此庆祝。朝拜者也来此度过purnima(月圆之夜)和astami(月圆之后的第八夜)。许多印度教徒认为佛祖是毗瑟孥的化身,尼泊尔历二月(公历4月至5月)的月圆之夜,数以千计的印度教徒来此膜拜被称为“RupaDevi"——蓝毗尼天后——的摩耶夫人。
领土争议;历史上,蓝毗尼经历过一次领土争议:蓝毗尼原来属于印度的北方邦,1857年印度爆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最后,蓝毗尼被划入了尼泊尔版图。现今,由于“佛陀诞生地”而催生出的旅游业,让印尼双方再起争议,经常为此争吵不休、互不相让。
交通;从加德满都搭乘飞机到派勒瓦再转车至蓝毗尼,飞行约40分钟,110美元左右。在派勒瓦(BHAIRAWA)长途车站,可以搭乘公共汽车前往蓝毗尼,25卢比,全程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