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公众考古
公众考古是什么意思

词条:『公众考古』  
拼音:gōng zhòng kǎo gǔ

以上是公众考古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公众考古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公众考古

 拼音:gōng zhòng kǎo gǔ 

词条内容:公共考古(Public Archaeology,亦称“公众考古学”),20世纪60、7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公共考古学,是一个较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考古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沟通、文化遗产保护、古为今用、考古发现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等诸多方面。
简介;公众考古学公众考古学(Public Archaeology),也称为“公共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简单地讲就是考古的大众化,核心思想是为考古相关者进行交流与解释。它主要研究考古研究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与沟通、文化遗产保护、“古为今用”、考古发现对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及影响等诸多方面。
公众考古学是一个较新的学科。公众考古的理念最早于20世纪60、70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 早期的公众考古就是公众考古教育,当时主要是解决包括当时亟待解决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考古教育在内的文化资源管理问题。近些年,随着西方公众考古理念传入中国,公众考古日益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介绍西方公众考古研究这方面的论文,可参见《公共考古学的多样性与非调和性》及《美国公众考古教育》等学术论文。
产生;公众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英等发达国家,与考古学发展所带来的考古遗存和文化资源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密不可分。考古学学科专业化的增强,使得资料的保护和管理问题日趋显着。而学术界对于大量具有价值或潜藏价值的考古资源无法给予充分的保护,致使它们面临被破坏的威胁,甚至已经遭到破坏。于是,学界希望跳出专业人员管理的模式,藉助政府的力量,将考古遗存保护和文化资源管理上升为一种国家行为。其实,无论是从事野外调查研究,还是进行考古田野发掘,都是在国家的土地上进行,这就注定了考古与国家之间不可阻断的联系。以现实的情况来看,几乎大部分考古工作都是在国家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进行的;而考古的成果,无论是报告的发表,还是文化遗存的保护都依赖政府的支持。在考古学的推广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媒介也都与政府有着关联,博物馆、图书馆、传媒……从某种程度上说,考古学的推广是一种政府行为。
研究发展;公众考古研究的领域已经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公众考古教育、文化遗产所有权、文化遗产的阐述与展示权、专业考古界与公众之间的沟通等诸多领域。所涉及的相关学科有文化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博物馆学等。上个世纪起,美国有些大学已经开设公众考古本科及硕士研究层面的课程,大多数毕业生从事文化资源保护及管理工作。
严格意义上讲,公共考古学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然而,公共考古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使长期以来一直被少数考古学家、学者垄断的考古学开始走下“学术的象牙塔”,并开始由传统的人类“过去”的研究转向“过去”与“现代”连接,关注为现代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问题。因此,公共考古学不仅是考古学的进步与发展,也可能因而带动包括考古学在内的其他传统学术研究的革命。
中国公众考古;由来已久公众考古学2013年10月21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高蒙河教授在河南三门峡举行的中国公众考古仰韶论坛上表示,公众考古在中国由来已久,考古已成为一种公众参与越来越多的活动乃至一种生活方式。
高蒙河表示:“公众考古一般都说是来自英语的概念,这不全对。其实在中国,早就被苏秉琦叫做考古学的大众化。”与西方相比,中国公众考古学的出现,至少具有同步性和原发性两个特征,公众考古在中国本土发生,并不完全是西方公众考古学影响或传播下的产物。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1950年首次提出考古是人民事业的观点,还用图例方式,展示考古、历史、博物馆、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苏秉琦说:“一、考古是人民的事业,不是少数专业工作者的事业。人少了成不了气候。我们的任务正是要做好这项把少数变为多数的转化工作。二、考古是科学,真正的科学需要的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大学问,不是小常识。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也不成,科学化与大众化是这门学科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新中国后来考古学大众化历程的出发点。
发展阶段;中国公众考古大致经历受众型、关注型、参与型三个发展阶段:受众型阶段以专家自发性为主,单向普及传播,公众参观、接受为辅,如定陵、马王堆汉墓、秦陵兵马俑考古;关注型阶段以专家话语权为主,开始自觉讨论公众考古必要性,公众和媒体关注并举,如老山汉墓、南海一号考古;参与型阶段,专家角色转变,不再是考古资源唯一和当然的权威解释者,公众和社会媒体获得发言权,其对于文化遗产的看法和价值观大行其道,如曹操高陵考古。
过去的许多重大考古发现,都是专家说了算,但现在有些发掘专家学者已不再是考古信息的唯一解读者,公众的参与度越来越大,甚至质疑程度也越来越高。“过去和现在是公众能为考古干什么,现在和将来是考古能为公众做什么”。
公众考古学已是复旦大学2013年春季硕士选修课,未来很可能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