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数码鸿沟
数码鸿沟是什么意思

词条:『数码鸿沟』  
拼音:shù mǎ hóng gōu

以上是数码鸿沟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数码鸿沟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数码鸿沟

 拼音:shù mǎ hóng gōu 

词条内容:数码鸿沟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种族、经济、居住环境、阶级背景的人,在使用电脑或网络等资讯科技上的机会与能力上的差异。最早有系统观察数码鸿沟的国家是美国,自1995年起,由美国商务部国家通信及资讯管理局(NTIA)陆续发布数码鸿沟调查报告。一方面,资讯科技使大众的生活质素得到改善,并把繁琐的日常工作简化。然而,对于未能享用同等资讯科技的人,却要继续沿用旧有的方式去工作,不能透过资讯科技去获取资讯或把资讯增值。这当中的差异,有可能会使社会的两极化更趋激烈,从而令社会财富更为不平均。
简介;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程度、应用水平的不同所导致的互联网的普及、使用以及有效利用方面出现的差距。简言之,即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在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以及发展信息产业方面的差距。
随着资讯科技在人们生活不同层面渐趋普及,差异便像鸿沟一样,愈难以逾越,社会也出现两类阶层。一类是可掌握资讯科技,并能享受资讯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优势,经济条件也向丰厚方向转变。另一类则是未能掌握资讯科技,或给予其认识的空间及机会均不多,原因可能是教育或经济问题。两种阶层的距离愈拉愈大,不但令“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情况更严重,对资讯科技不多认识的一群,也逐渐被排挤外甚至被社会隔离,社会的两极化更趋激烈。
涵义;关于“数字鸿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在英语中,数字鸿沟的标准表述是Digital Divide,有时也称为Digital Gap或Digital Division。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后,有人将它译为数字落差、数字分化、数字差距,也有人将它译为信息鸿沟、数码鸿沟或电子鸿沟。诸种称谓的不同,不仅表明了人们对它理解的歧义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研究者不同的研究视角。
词语提出与发展;“数字鸿沟”一词最早由美国人提出。1995年,美国马克尔基金会的名誉总裁利奥伊德·莫里塞特(Lloyd Morrisett)率先使用“数字鸿沟”一词。他主持的一项研究发现,“信息穷人”(information have-nots)与“信息富人”(information haves) 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他将之称为“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
1995年,美国商务部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在一份名为《在网络中落伍:一项关于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报告》中也对“数字鸿沟”现象进行了具体描述,并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采纳和使用互联网的差别。报告指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
继美国之后,国际社会也日益关注“数字鸿沟”问题。
2001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发布了题为《理解数字鸿沟》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数字鸿沟”是不同社会经济水平的个人、家庭、商业部门和地理区域,在接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以及利用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的机会上存在的显著差距。
2003年,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发布了旨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的《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并指出,“数字鸿沟”的准确含义是指世界上享有信息技术的群体和被信息技术排斥在外的群体之间的差距,以及这些群体内部彼此之间不转让信息的情况。
分类;数字鸿沟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宏观、微观两大类:
宏观;宏观的数字鸿沟主要是指国际数字鸿沟,即不同国家间在获得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机会,以及在互联网的使用上存在的差距,如中国与美国间的数字鸿沟等
微观;微观的数字鸿沟主要集中于国家内部。根据考察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地区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年龄数字鸿沟、性别数字鸿沟、种族数字鸿沟、教育数字鸿沟等等。
本质;对于数字鸿沟的本质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数字鸿沟的本质是经济鸿沟。2002年的世界电信发展报告中指出,数字鸿沟就是经济鸿沟。
第二种观点认为,数字鸿沟的本质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在应用和普及方面的不平衡。胡鞍钢、周绍杰认为,数字鸿沟的本质是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在普及和应用方面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同时也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
第三种观点认为,数字鸿沟就是知识鸿沟。“数字鸿沟源于知识沟和信息沟理论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知识沟现象。”
基本特点;数码鸿沟
普遍性;当今的贫富差距,不仅体现为对物质财富占有的差距,而且更深刻地体现为对信息占有和运用的差距。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数码鸿沟必将迅速覆盖全球,这就是普遍性。
严重性;由于贫富鸿沟而产生明显的数码鸿沟,而明显的数码鸿沟又反过来加剧了贫富鸿沟的扩大,导致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恶性循环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许多落后国家、落后地区和贫困的人群,这就是严重性。
双向性;两种鸿沟既存在恶性循环的严酷现实,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存在良性循环中不断缩小的希望,这就是双向性。摆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在国际上,努力冲破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束缚,尽可能地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条件;在国家或地区的内部,实施正确的对策和措施,特别是加大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力度,加速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动态性
由于信息革命速度的迅猛、领域的宽广和影响的深刻,以及科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数码鸿沟都将随时随地发生变化,有时甚至是巨大的变化,这就是动态性。在当今发达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的条件下,缩小数码鸿沟,压力和任务都显得异常沉重。从数量上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的电脑产量和普及率都有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基础薄弱和人口众多,至今美国的电脑普及率仍比中国高出约50倍。从质量上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将从因特网发展为移动因特网, “网随人身手、人在网中游”将很快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现实。而与因特网相联的许多局域网、专用网,也将逐步从通讯网发展为信息网、智能网。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实现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跨越式发展。 
成因分析;权力和财富的差距是造成数码鸿沟的主因。网络社会在其设计和建造之时就将贫困国家排斥在外。同时,数字鸿沟并非孤立现象,它是国际社会多重鸿沟叠加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体现。建立信息社会是一个需要社会财富来铺路的社会工程,国际权力和财富的差距仍是造成数字鸿沟的主因。
另外,西方及其企业推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加深了现存的数字鸿沟。知识产权的限制,体现着发达国家企业利益,减少了发展中国家学习技术的机会,让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失去竞争力。
存在问题;在当今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从更深的层次看,数码鸿沟是一种新的知识鸿沟。而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贫富鸿沟或财富鸿沟,即指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在财富占有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
有关统计表明,当今发达国家1/5最富裕的人口控制着全球GDP的86%,而其网民数占全球网民数的93%;落后国家1/5最贫困的人口只控制着全球GDP的1%,而其网民数则仅占全球网民数的0.2%。从某种意义上看,86:1可视为两者之间的贫富鸿沟或财富鸿沟;而465:1(即93%:0.2%)则可视为两者之间的数码鸿沟或知识鸿沟。这充分表明,在当今世界上,不仅存在着巨大的数码鸿沟和贫富鸿沟,而且数码鸿沟比贫富鸿沟更为严重。这就是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严酷现实。
现状调查;2005年2月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报告说,该机构对165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情况的调研显示,全球数码鸿沟依然巨大
这份报告说,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程度相当于平均收入落后程度的2倍,其中信息和通讯的基础设施落后程度最高,这导致数码领域的全盘落后。
不过,报告也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数码差距在缓慢地缩小,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因特网和手机推广方面做得较出色。
解决途径;要消除数字鸿沟,首先要消除国际社会在权力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公平,促进国际体系向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其次,西方发达国家及其企业要主动改变援助方式,在降低知识产权壁垒方面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应当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设计出一些适应它们经济水平和社会环境的产权制度。同时向欠发达地区提供低端设备和基本服务,大幅度提高民众的参与度,让信息技术变成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工具。
总之,解决数字鸿沟问题,需要国际社会通过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条件,帮助受援国人民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进而实现脱离贫困、融入现代社会的目的。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