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稻瘟病
稻瘟病是什么意思

词条:『稻瘟病』  
拼音:dào wēn bìng

以上是稻瘟病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稻瘟病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稻瘟病

 拼音:dào wēn bìng 

词条内容:稻瘟病又名稻热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同纹枯病、白叶枯病被列为水稻三大病害。该病为通过气流传播的流行病,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有差别,一般减产10%-20%,局部田块绝收。该病典型案例为2011年7—10月,中国龙川、肇庆、阳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侵害,江西宜春、浙江等“高产抗病”的品种也大面积发病。
简介;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在我国它同纹枯病、白叶枯病被列为水稻三大病害。由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引起。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通过气流传播的流行病。1637年,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已把它称为“发炎火”用文字记载下来。日本在1704年也记录了这一病害。
该病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其为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减产10%-20%,重的达40-50%,局部田块甚至绝收。其为害普遍,常造成惨重损失,甚至颗粒无收。
病原;穗瘟稻瘟病病原称灰梨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
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大小80-160×4-6(μm),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大小14-40×6-14(μm),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该菌可分做7群,128个生理小种。
发病过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
发病因素;寄主抗性叶瘟:慢性型和急性型
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发病。就组织的龄期而言,叶片从40%展开到完全展开后的2天内最容易发病。穗颈以始穗期最容易发病。
环境因素;在气象因素中温度和湿度对发病影响最大,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气温在20-30℃,尤其是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容易引起稻瘟病严重发生。
栽培因素;(1)随着旱育秧面积扩大,苗期稻瘟发病率有成倍增长的趋势,由于旱秧覆盖薄膜后,提高苗床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稻瘟病的滋生和蔓延。
(2)大面积种植发病品种,如果气候适宜,病害就会大流行。汕优2号、D优63大面积单一种植,严重丧失了抗性,会造成病害大流行。
(3)水稻偏施氮肥,稻株徒长,表皮细胞硅化程度低,容易被病菌侵染。
症状;稻瘟病病原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1、慢性型病斑
白点型 急性型 慢性型 褐点型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
2、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3、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
4、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
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叶枕瘟和穗颈瘟
选用抗病良种;根据稻区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品种类型颇有不同,而且稻瘟菌小种组成又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因此,选用抗瘟良种必需因地因时制宜。
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早籼有双桂1号、矮梅早3号等,中籼有滇瑞408、丛芦51等,晚籼有青华矮6号、浙丽1号、双桂36等,晚粳长白7号、中花8号、中花9号、秀水48、城特232等。有望作为后备抗病品种的还有滇瑞306、谷梅2号、黑壳粳、81—10 7、牡交77—15l等。
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管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一般应当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施用,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巧施肥。
处理病谷、病草
(一)收获时
对病田的病谷、病稻草应分别堆放,尽早处理室外堆放的病稻草,春播前应处理完毕。不要用病草催芽、捆秧把。
(二)种子处理
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浸种24小时、并妥善处理病秆,尽量减少初侵染源。
药剂防治;稻瘟病根据预测和田间调查,特别注意喷药保护高感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以后根据病情发展及天气变化决定继续施药次数。一般可隔3—5天施用一次,共施1—2次。
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为害性大的穗颈瘟上,而通常穗期发病的菌源主要来自叶瘟,所以应在控制叶瘟大流行的基础上,于孕穗末期、始穗期及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如果天气继续有利发病,可在灌浆期再喷一次。
大田防治;根据当地预报及时检查田间症状。合理施肥管水,底肥足,追肥早,巧补穗肥,多施农家肥,节氮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施氮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发病。 
治理方案;方案一
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方案二
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特效药;加收热比稻瘟病在中国的分布
其剂型为21.2%的可湿性粉剂。该产品属对稻瘟病有预防作用的“热必斯”与对稻瘟病有治疗作用的“加收米”的复配产品,防病效果特别显著,一般都在95%以上,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首选药剂。
施宝灵;其有效成分为“丙硫脒唑”。该菌剂为无色无自的乳白色胶状悬剂,有10%与20%两种剂型,该菌剂对水稻苗瘟、叶瘟、穗颈瘟等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还可兼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对人畜低毒,使用安全,属新一代杀菌剂。
灭病威;该菌剂为多菌灵与硫磺的复配剂型,兼具内吸与保护杀菌双重功能,对稻叶瘟防治效果在90%以上,对穗颈瘟防治效果在85%以上,还可兼治水稻纹枯病等。
瘟特灵;为三环唑与硫磺的复配剂型,成品为灰白色粘稠状悬浮液,对稻瘟病防治效果与三环唑相当,但防治成本相对较低。
爆发案例;2011年7—10月,龙川、从化、廉江、紫金、乳源、肇庆、阳江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稻瘟病侵害,江西宜春、浙江等地稻农种植宣传为“高产抗病”的品种也大面积发病。
龙川每年水稻种植面积为55万亩,常规年份因稻瘟病产生的损失就达到年总产量的5%,按亩产900斤、每公斤3元来算,保守估计每年的损失大约在740万元左右。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