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洋留守孩
洋留守孩是什么意思

词条:『洋留守孩』  
拼音:yáng liú shǒu hái

以上是洋留守孩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洋留守孩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洋留守孩

 拼音:yáng liú shǒu hái 

词条内容:洋留守孩,并不是外国留守孩,而是指父母出国在外打工,而疏于家教的中国孩子。洋留守孩尚未成年父母就出国打工,自小就被灌输“坐等出国、高人一等”的思想。洋留守孩生活富裕,但有不少人在人生的路途上迷失方向。2009年11月3日,福州市连江县发生的一起由洋留守孩挑头的未成年人聚众械斗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也将人们的视线带入了这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
概念;洋留守孩洋留守孩,或称“洋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海外工作,自己被留在国内亲属家寄养的孩子,他们拥有外国国籍却在中国生活。他们生活富足,金钱和高档商品源源不断从国外寄过来,他们也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视为最珍贵的宝贝。
分布;洋留守孩在中国多个省份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福建和广东等省的知名侨乡。
在福建省的福州市,连江县、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罗源县等诸多沿海县市,“洋留守孩”达数万人。福州市连江县,是福州市海外劳务输出大县,也是洋留守孩的集中地。连江县琯头镇,人口仅仅近6万,而常年出国在外打工的就达3万多人,洋留守孩有3000人左右,是连江县洋留守孩最集中的乡镇。
花都和恩平则是广东省“洋留守”儿童最多的地方,其中恩平更因“盛产”此类儿童而得名“小联合国”。
形成原因;洋留守孩琯头镇几乎家家户户有人出国打工,他们的足迹遍布全世界30多个国家。打工的村民中去美国的人最多,约有4万人。他们大部分在国外开餐馆,也有人经商或留学
琯头镇的人出国后结婚,一般生两个孩子,部分家庭会有三四个孩子。因为村民在外大都以打工为生,不管是否有合法留境身份,生活压力都很大。这时候,照顾孩子就成为一种负担和奢望。而国外对幼儿管理的规定又很严格。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很容易被举报,甚至会被判刑。所以,年轻的打工父母一般都托人把自己年幼的子女带回琯头抚养。孩子一般几个月大就被送回中国了,与此同时,他们的父母也把美国奶粉整包整包地寄回来。
特点;洋留守孩物质条件优厚“洋留守”儿童的年龄跨度很大,既有刚出生的婴儿也有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年纪较小的“洋留守”儿童一般出生在国外,拥有外国国籍,父母将他们交与家乡亲属照顾的时间较短,所以其在中国生活时间大多不超过5年。另一类“洋留守”儿童则是在中国出生,父母在其年幼时出国工作,他们在中国一般生活时间较长,只有高中或大学期间才有机会出国生活,与父母相见。
“洋留守”儿童虽然缺乏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经历,但一般在经济上比较富足,常常成为周围人羡慕的对象。然而在连榕看来,“洋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比较容易掉进“金钱陷阱”——一些在海外工作的父母往往把金钱作为“爱”的手段,希望用钱来弥补自己无法照顾孩子的缺失,但孩子们却很容易迷恋于物质享受而忽视成长中的其他方面。
“洋留守”儿童与海外父母联系主要通过电话或网络,这就导致他们的交流仅仅停留于语音或影像的时空隧道,而缺乏真诚的心灵沟通。况且,很多在海外的父母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并非每一个家庭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耐性来与国内留守子女交流沟通。
生活区别;镇上的“洋娃娃”过着相对奢华的生活。与吃母乳的孩子不同,“洋娃娃”吃的是外国奶粉。他们与镇上的其他孩子格格不入。两岁以下的“小公民”都乘坐豪华宝宝车,而普通村民的孩子都坐在大人背上的竹篓里;“小公民”从三四岁就开始穿西装革履,衣服都是从国外寄过来的洋牌子,而普通小朋友只是粗布麻衣,衣服都是自家缝制的。
教育;洋留守孩由于父母远在异国他乡,照顾和教育年幼子女的重责就压在了老人们身上。面对家里的“洋娃娃”,老人们既心疼又无奈。
“洋留守”儿童很容易取悦,老师只要多抱抱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老师对自己很亲昵。普通孩子一般吵吵闹闹不愿意去幼儿园,而“洋娃娃”很喜欢幼儿园。除了老师们被赋予了“母亲”的责任,在教育理念上,学校同样面临着尴尬。
对于“洋留守”儿童来说,“家长”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他们的教育观,与现代社会的育儿理念多少有些不同。
心理问题;因为长期被寄养,这些孩子极为渴望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的感情交流。很多孩子虽然外表光鲜,但内心非常脆弱。“洋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无助、厌倦、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很可能会诱发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洋留守”儿童对于国外生活具有强烈的猎奇的心理。这样的期盼有时会延伸成为对海外生活环境的憧憬、幻想,甚至迷失自我。就这样,一些孩子的内心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难以“落地”,只能在焦虑的等待中度过童年。
恶性事件;2009年9月5日晚,连江县琯头镇壶江村15岁的少年张彬(化名)与本村一名7岁的陈姓儿童发生矛盾,并被陈姓儿童的叔叔言语教训了一番。张彬怀恨在心,伙同另一名15岁少年林申(化名,2008年的下学期缀学在家),当晚通过网络联系到附近的朋友带人来报复。2009年9月6日下午,张彬和林申等9人与陈姓儿童叔叔以及他的朋友不期而遇,双方发生争吵并激烈互殴。林申因手持一把长45厘米的刀具而被对方重点围殴而受伤严重。林申是一名洋留守孩,他的爸爸在美国纽约打工4年了,已经取得了美国绿卡,现在只有他和他妈妈还留在国内。而“好兄弟”张彬也是一位洋留守孩,张彬的爸爸长年在国外跑船运。参与这起械斗的洋留守孩一共有4人。
处理;办案民警表示:孩子们为了这么一点小纠纷竟然与大人动起刀子来,其动机不同寻常。但毕竟是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一般是侧重于双方调解。类似的案件在当地并不少见,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令人担忧。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