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波罗诞
波罗诞是什么意思

词条:『波罗诞』  
拼音:bō luó dàn

以上是波罗诞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波罗诞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波罗诞

 拼音:bō luó dàn 

词条内容:波罗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风俗,主要分布在黄埔区,又称南海神诞、南海波罗诞。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会期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十三日为正诞。
波罗诞的由来;民间把南海神庙称为波罗庙,把南海神诞称为波罗诞。关于“波罗”一语的来源至今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是:相传公元647年(唐贞观年间),波罗国官员达奚奉国王之命搭商船来中国朝贡,船回国时泊于南海神庙下,达奚上岸拜谒,并把带来的波罗树植于庙前,因其贪恋美景,误了归船,于是举手望海,最后立化海边。时人以为乃神仙所化,加以厚葬后又为其竖立漆像,并封其为达奚司空。因其来自波罗国,村民俗称此塑像为“番鬼望波罗”(粤俚语中,外国人被称为“番鬼”),神庙因此被称为“波罗庙”(“波罗”在梵语中有“到达彼岸”、“办事成功”的意思)。波罗庙自此香火旺盛。
民俗活动;波罗诞为期7天的文化节每天一个主题,包括“万众同欢”“洪圣祈福”“喜庆满堂”
波罗诞
“诗书雅会”“四乡会景”“百花闹春”“花朝盛会”等。“波罗诞”活动已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波罗诞期间,庙会随处都能购买到由这个特殊的庙会延伸出来的民俗工艺品:风车、波罗鸡、大葵扇、波罗符。这是因为,传说风车可为游人带来好运;每年的波罗鸡中总有一只会啼,这只鸡可以为买主带来财富;大葵扇可以把主人的事业扇得风生水起;波罗符可保一家幸福安康。
五子朝王
“五子朝王”又称“四乡会景”,历来是“波罗诞”庙会的一项盛大民俗文化活动。据嘉庆年间崔弼撰编的《波罗外记》记载,南海神庙诞期(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俗称“波罗诞”,内容有“万众同欢”、“海上狂欢”、“四乡会景”、“商铺市集”等项活动。在去年的第三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活动上,首次重现了中断60多年的“五子朝王”仪式。
“五子朝王”的由来带有神话色彩,也体现了“波罗诞”万众同欢、求善祈福的主题。传说中,南海神有5个儿子,均以“案”(“安”的乡音)命名,从大到小依次是大案、元案、始案、祖案、长案。5个儿子里,数老三始案性情倔强、最“硬颈”(粤语,意为执拗),经常与父亲顶嘴,大家都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硬颈三”。
据历史记载,一年夏天,海水上涨,从上游漂来一根木头,到了南海神庙前面,
黄埔十五乡乡民“五子朝王”祭海神
任凭汹涌的波涛怎么冲击,都是纹丝不动,乡人于是将这根木头锯为6段,头段塑洪圣大王像,其余5段分别塑他5个儿子的神像,称为“五案神像”,分给附近的十五村来供奉,5案神像俱黑须,大案金面,其他都是红面。其中大案神像由夏园乡供奉,元案像由南湾乡供奉,始案像由沙涌乡供奉,祖案像由大小塘头供奉,长案像由双岗乡供奉。这5位小海神,平时就在各自的神殿里享受民间烟火,而到了“波罗诞”的日子,乡民就会把他们抬回南海神庙,给他们的父王拜寿。
从明代开始,“五案”在“波罗诞”正诞之日,都由十五乡乡民抬到南海神庙中庭,向南海神祝寿,称“五子朝王”,也称祭海神,逢一年一小祭、三年一中祭、五年一大祭。“五子朝王”时,各案由乡民抬起巡游,标旗引路,罗伞盖顶,十八般武器护卫,鼓乐齐鸣,盛装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各乡会集南海神庙进行祭祀活动。祭祀完毕,各案由各乡抬回。神像返回三乡,各乡自设祭坛,大人小孩云集迎接神像,有的乡村还舞龙舞狮助兴。“五子朝王”活动反映了乡民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体现了乡民对民富物丰的追求。
波罗鸡
买波罗鸡是波罗诞庙会的保留节目。波罗鸡是一种纸糊的民间工艺品,据说这是一种“神鸡”,在10万只纸鸡中,有一只会像真鸡一样在清晨啼叫。运气好的人买到那只会啼叫的波罗鸡就可
发财。
传说古时波罗庙附近有个张姓老妇,她养了一只很神气、啼声很响的大公鸡。有个财主酷爱斗鸡,想出高价想买老妇的鸡,老妇不肯。他恼羞成怒,派家丁将雄鸡偷了回来。谁知,这只鸡从此再不啼叫。财主一怒便杀了它。伤心的老妇人将鸡毛捡回家,用黄泥和纸做了一只雄鸡,把鸡毛一根根粘上去,第二天早晨,这只纸做的雄鸡居然开始啼叫。老妇高兴得又做了很多这样的鸡,拿到波罗诞庙会上去卖,这种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宝贵遗产; 南海神诞从前是由朝廷主持祭拜的,后来成为民间的“波罗诞”庙会。从官府的拜祭到民间的娱乐,波罗诞的历史见证了我国古代祭海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波罗诞”庙会实际意义的转变。波罗诞不再与海上贸易、官方拜祭南海神有关,而纯粹是民间性的祈祷求愿。“波罗诞”活动已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世纪50年代,古庙年久失修,后来更受极左思潮冲击,庙会中断多年。80年代古庙重修,庙会开始恢复。波罗诞延续至今,人们在这里烧香祭祀南海神,纯粹是民间性的祈祷求愿,不再与海上贸易官方拜祭南海神有关,庙会的实际意义已产生变化。波罗鸡这项传统手工艺现在已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学,因费时、费劲,利润也不高。所以,就算是懂得制作波罗鸡,人们也不愿制作。随着老一辈的波罗鸡制作艺人相继去世,若没有年轻人肯学的话,这门手艺就会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广州史料;广州古称番禺,庙头村古属番禺扶胥口黄木湾,三江之水会于黄木
海不扬波;湾流入大洋。昔日庙前是古老的码头,各国前来贸易的海船都停泊在这个地方,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据史籍记载,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罗马帝国遣使访问中国,沿海路至广州,继至京都洛阳。东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广州已成为全国海外贸易的中心,“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迄至南北朝时期,广州是“舟舶继路,商使交属”的港口,又是“四方珍怪,莫此为先”、“瑰宝溢目”的城市。隋唐时期海运贸易发展迅速,唐时船队满载丝绸茶叶、陶瓷产品出口。外国人赞誉中国丝绸透明, 薄如蝉翼,瓷器精美,晶莹洁白,争相购买。船队从广州出发,到达波斯湾,一直远达非洲东岸进行贸易,在海路上沟通了亚非两大洲的联系,促进了中非友好的交往和贸易的往来。航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航线,称为“广州通商夷道。”元代,与广州有贸易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多达200多个。明代,番舶向广州输入大量白银,购买丝绸等产品。清初,珠江上番舶帆船长列几英里。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广州的经济繁荣,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东西方的文化也沟通交流,佛教、回教、天主教也从海外传入广州。   
广州南海成为四海之首,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对外贸易的最重要港市。然而大海变幻无常,神秘莫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翻滚,给航运造成巨大的威胁。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隋文帝下诏在广州南海建南海神庙,祈求海神庇佑,海不扬波,航运畅通。嗣后,历代皇帝都派大臣至庙拜祭海神。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