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动物囤积症
动物囤积症是什么意思

词条:『动物囤积症』  
拼音:dòng wù dùn jī zhèng

以上是动物囤积症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动物囤积症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动物囤积症

 拼音:dòng wù dùn jī zhèng 

词条内容:动物囤积症,是囤积症的一种,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患者表现为喜欢收养宠物,以致囤积了超乎常理数量的宠物,但是却无法给予它们适当的照顾。动物囤积者以单身、老年妇女、独居、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者为主。
简介;动物囤积症(英语:animal hoarding)系指在一定范围内囤积了超过一般常见数量之动物,却没有能力安置照料这些动物。而之所以采用“囤积”(hoarding)一词而非“收集”(collecting),是因为后者的行为是基于兴趣,而前者的行为带有病态成份。这种囤积症为虐待动物之行为,但更精确来说可被视为一种精神病的症状。患者强烈依赖他们的动物,完全无法容忍让动物离去。他们通常无法理解自己这种不提供动物适当照料之方式,已经是伤害动物了。患者倾向于相信他们有提供这些动物足够的照顾。美国动物虐待防治协会成立一个“囤积防治小组”,和患者一起行动,目标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观念,仅照顾适当数量的动物,以确保这些动物能健康生活。
动物囤积症 - 表现
动物囤积症患者囤积了超乎常理数量的宠物,但是却无法给予它们适当的照顾。动物囤积研究协会的统计指出,大部分动物囤积者的特征是:单身、老年妇女、独居、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1、动物伙伴的数量超乎常理。
2、无法提供动物甚至最低标准的营养、卫生、庇护、医疗照顾,以致动物饥饿、生病或死亡。
3、否认自己无法提供动物最低限度的照顾,并否认这种行为对动物、家庭、居住者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囤积病行为以外,在DSM-IV(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也将其与强迫症及强迫性人格病患(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列为相关。此外,动物囤积可能跟成瘾、失智症、甚至妄想症有关。 
鉴别;囤积症患者和饲育家(breeder)不同,饲育家通常以大量动物作为经营事业的主力;然而这区别可能暧昧不清,因为有些患者之前即为饲育家,只是之后停止贩卖以及照顾它们的动物。也有些患者则对外宣称自己是饲育家,借此安慰自己作为心理防卫机制,或希望借此在别人之前抢先干预动物的处置,以防止这些动物被人道毁灭。塔夫斯大学的动物以及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盖瑞·帕戳涅克,定义动物囤积即为“以病理学观点为强迫自己的行为,借此行为满足拥有以及控制动物之需求,却无法认知动物因此而受苦”。根据另一篇研究表示,患者“无法供应动物适量食物、饮水、清洁、医疗,……,拒绝承认自己无法供应适当照顾。”
调查数据;2014年5月号的《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刊载了西班牙首篇关于动物囤积行为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囤积者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63%;24起案例中,有21起是独自居住;正如过去的研究,绝大多数的囤积者属于社会孤立者,且所有人均表示自己经济困顿;囤积者基本不认为囤积动物的行为有何问题,无法理解这种不当照料等同虐待,承认自己漠视动物福利的只有1起。
美国的研究者指出:动物囤积者强调说他们对动物给予了全身心的爱,“从不怀疑,绝不批评”。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宠物当成人来看待,而自己则摇身一变,变成那些饱受痛苦和冷遇的动物们的保护神。
在美国,动物囤积症的发掘,正是源于动物保护者对饲养过量宠物导致宠物受虐待的不满。他们把动物囤积者送上法庭,其中不少囤积者因触犯虐待动物的法律受到处罚。2008年,澳大利亚一对至少饲养了120只狗的夫妇被控虐待犬只获得11项罪名,之后,夫妇俩即失踪,而当局发布了通缉令。[1]
病例;香港动物囤积症患者被判刑
2013年10月11日,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猫痴”、前宠物店主租用700呎单位,安置宠物店倒闭后遗留下的60只猫狗,大部分猫狗断水断粮,存活的猫均染病。她早前承认虐畜等罪名,2013年10月10日被判囚6个月、缓刑3年,以及罚款7万元(港币 下同)。裁判官斥被告“日后也没有资格与动物为伴”,表明要向公众发出清晰信息,被告的行为不能容忍。主任裁判官练锦鸿斥被告俞咏诗虽是出于爱心才饲养动物,她却令逾50条生命置身于恶劣的环境,有的更被人道毁灭,斥责她不知道动物所受到的痛苦,形容她的所作所为“令人厌恶和恶心”,“日后也没有资格与动物为伴”。辩方求情时透露,被告的感化报告和心理报告显示,她爱护动物,就连生病的动物亦会同样照料,但因为宠物的数量超出她可应付的范围,才会发生这次事件。
多姿融现象
在上海,有一位声名远扬的“救猫英雄”、上海“十大真情故事”排名第一的女主角——多姿融(别名)。然而探究“真情”、“爱心”背后的细节,却会发现让人不可理喻甚至毛骨悚然的事实。比如,她从一个曾经极爱干净的女孩变成一个澡也不洗的邋遢女人,过着“一般人一天也过不下去”的日子。比如,她一个人就把截车解救的840只猫留下,而在家里猫满为患、大量死亡的时候,她又截留了一车480只猫收养。比如,她并不欢迎外界领养她的猫,甚至在一位“猫友”动了她一只被笼子夹住的猫时,打了这位“猫友”一耳光。比如,她一边抱起一只浑身涂满紫药水的病猫亲吻不已,另一边却对家里“尸横遍野”的死猫视而不见。
玉林狗肉节事件;在2014年的玉林狗肉节风波中出现几位“爱狗大妈”,她们为救狗卖房散财、决裂家人。有人被她们的“爱心”感动,有人嘲讽她们“神经病”。有媒体质疑她们具有动物囤积症的表现。理由是,她们的资料相似:1、她们都说自己是因为偶然的机会与狗结缘,塑造了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并且强调自己和狗之间可以“通灵”,比如其中一位说“那年冬天,一条流浪狗在窗外狂叫,我出去看,两个小偷在撬我的火锅店的门。狗冲上去,咬住小偷的裤腿。从此,我每天给它喂食。它每天送我上班,接我下班”。2、她们为了养狗倾家荡产,勉力维持,生活困顿,却也无怨无悔。3、她们因养狗与家人闹翻,或者本就是没有配偶的独身女人。4、她们养狗的数量多得让人咋舌。5、她们主动去收集狗,其中一位在玉林购买几条狗之后执意要带回重庆抚养。6、她们都认为狗在她们那里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比如说“从来没有让这些‘孩子们’饿着”……
尽管媒体之前的报道都是突出她们“爱心”的一面,但上述资料已经显现出矛盾:一个穷困潦倒的独身女人,可能同时照顾好几百甚至上千只狗吗(根据国外相似案例,养狗上百只已经无法避免疾病肆虐和大量死亡)?所以高度怀疑她们就是“动物囤积者”。并且,虽然案例显示无论男女、老少、已婚未婚或寡居、专业人士或白领上班族甚至于兽医,都曾做出动物囤积的行为,但上述“爱狗大妈”的个人特征,最具有动物囤积者的普遍性:单身、老年妇女、独居、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