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身高焦虑
身高焦虑是什么意思

词条:『身高焦虑』  
拼音:shēn gāo jiāo lǜ

以上是身高焦虑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身高焦虑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身高焦虑

 拼音:shēn gāo jiāo lǜ 

词条内容:身高焦虑,是指人们受社会观念影响,为身高问题而纠结的情绪。表现为:购买各种增高产品,甚至跑到医院要求增高等。身高焦虑的产生与商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影响有关,往往误导消费者跳入商业陷阱或者形成社会上的一些价值偏差。
简介;身高焦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身高也正在逐步升高,受社会观念的感染,家长对孩子身高期望值更是“节节高”,大家好像进入了一个“恐矮时代”。自己的孩子长得不高,似乎成了许多家长的心头之痛,这就是所谓的“身高焦虑”。然而,一个人的身材长多高是有客观规律的,不能违背。不要给孩子灌输越高越好这种错误观念,而是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多运动、多接触自然,身心充分得到自由发展,顺其自然。如果只是一味地拔苗,身高是长了,可能心理成熟度却跟不上身高“成长”的步伐,最后会造成孩子的身高和心理严重不对称。
原因;商家炒作有观察者称,现在社会上的“身高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不良的商业文化制造出来的。一些商人利用人们“恐矮心理”和知识匮乏,设立一系列商业陷阱,使好多家长和患儿上当受骗。有网友就说:“鼓吹越高越好的,只剩下商家,否则那些卖增高鞋垫、卖各种号称神奇见效增高仪的店家怎么活下去啊?”
功利目的
文化学者陶东风曾说,消费社会的文化就是身体文化,消费社会的经济是身体经济,而消费社会的美学是身体美学。但是,现在人们对于外表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具有功利目的,比如增加自己在职业市场、婚姻市场的竞争能力,增加“身体资本”。
现象;2015年6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对比数据,揽镜自照,几多欢喜几多愁。[1]
在高帅富令人艳羡的当下,罔顾高矮之分不过是阿Q心理罢了:我们看到,春节晚会上小品演员潘长江是如何年复一年因身高而被羞辱,2011年,安徽省皖南医学院招聘硕士毕业生,竟把应聘者叫到一边测量身高,男生矮于170cm女生矮于160cm的,禁止参加笔试。[2]
虽然近些年来,中国人均身高出现了加速增高的现象,但关于“身高”的商业炒作和理念误导几乎是同步的。身高与职场竞争力、择偶取舍标准 乃至个人魅力指数等挂了钩。身高不再是个孤立数据,在其数字“背景板”上隐身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福利状况、健康意识、身体文化、身高歧视等诸多问题,无一不值得人们坐下来冷静思考。
影响;社会因素一个人的身高是个人的问题,但是,当一群人的身高变了,事情可就不一样了。根据媒体报道,2015年2月1日起,江苏景区的儿童免票线就要“长个儿”了,对6周岁(含)以内或身高1.4米(含)以下的儿童免收门票。而国内很多地方的儿童免票身高基本上都是1.3米以下,有的还执行1.2米以下。
卫生部2006年12月31日发布的全国第四次儿童体格调查结果显示:30年间,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提高了6厘米。显然,孩子“发育快”了,免票线也得应该“长个儿”,这是人群身高变化对于城市管理提出的要求,如果身高线不适应人口身体状况变化的现实,死活就是“不长个儿”,那肯定会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弹。
其实,早在2008年,铁道部就下发《关于调整儿童票身高的通知》,对符合购买半价条件的儿童标准身高的上限做出调整,由1.4米提高到了1.5米。可见,身高不是孤立的,它在一定情况下具有社会性。
人们对于“人高马大”一般持赞赏和鼓励态度,身材高挑成为一种崇拜。但是,身高的增加其实也隐藏着一定的社会隐患。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身高每增加5厘米,人口即使不增加,光是身高增长,就要增加10%的衣服和16%的食物供应。据称,如果双脚大三分之一,美国每年制作的皮鞋就要多用掉一万平方公里的皮革。麻省理工学院的未来学学家麦尔茲利警告说,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人口膨胀给世界带来的危机,并未认识到人类身高增高对生存环境造成的冲击。而且,身高变化对公共设施也是一种挑战。如公共汽车、公共厕所的高度和座位、百货商场的层高、电梯规格,甚至床单和衣服尺寸都要重新设计或改造。
身高文化
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于某个身高尺度以下的人,社会上曾有一个比较恶俗的词:二等残废。这样的说法几乎到了歧视的地步,但是背后的文化背景却是深厚的。有个调查对女性心目中“完美先生”进行问卷,其中包括收入、座驾、饮食、穿着、卫生习惯等30项条件,但几乎所有人都将“完美先生”身高定义为1.83米,其余选项则各取所好了。
当人们对于身体的审美过多倾斜于高度,这种跑偏往往会导致荒谬绝伦的事情。据报道,北京海淀区曾有一酒楼招保安,明确规定,身高1米80以上月薪800,达不到1米80月薪600。就这样,身高和身价对等了起来。
2002年1月,就发生了一件全国知名的诉讼事件。四川大学法学院毕业生蒋韬因身高原因被某公职单位拒绝录用。当事人蒋韬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身高虽只有1米65,但学业优良,其他条件均符合招工方广告中的报名资格。在听到学生这一遭遇后,老师周伟博副教授毅然决定担任蒋韬的诉讼代理人。在周教授出示的行政起诉状称,被告招考国家公务员这一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原告享有的依法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平等权与政治权利,限制了原告担任国家机关公职的报名资格,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含有身高歧视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责令被告公开更正并取消报名资格的身高歧视限制。
舆论认为,针对不同专业和未来不同行业的工作特点,制定一些有关身体条件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还是需要的和必要的。法律容许“特殊岗位,特殊要求”,毕竟,身高对军人、警察、体育专业等正常从业有直接影响。但身高与能否成为银行合格员工不存在必然关系。银行以身高为由将蒋韬拒之门外,当然属于以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进而构成歧视。
当社会对身高的审美出现偏差,并引发一系列不合理现象时,法律就需要出来纠偏。应该说,这是一种有效的社会平衡机制。
价值排序
其实人们对于身高的在意,有时候不光是“魅力指数”的需求,更是牵扯到其他方面的利益竞争。
比如,有一种说法叫做“身高政治学”,其中提到西方竞选的电视辩论中,政治人物的身高对比和选举结果有极大的默契。据统计,战后16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由较高那一位胜出的总共有11次; 由较矮那一位胜出的却只有4次。而在英国大选投票中,卡梅伦此次连任,竟也被认为符合英国流传的“首相身高定律”:英国近40年来,还没有出现身高低于180厘米的男首相。可见,有时候,身高就是好处,有一项调查询问人们对身高的满意程度,结果发现,近七成的人希望自己的身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然而,身高的价值排序往前了,但是在“致命”的健康问题面前,可能人们要进行重新考虑了,毕竟,营养膳食的改善,带来的不仅仅是身高的增加,更是肥胖和各种肥胖疾病的接踵而至
现在,大胖子、小胖墩越来越多,富贵病频发,一些疑难杂症、老年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些都是营养过剩带来的。以北京为例,2013至2014学年度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6%,与上学年度相比上升2.6%。对于这个趋势,我们显然没有做好准备。《营养改善条例》还处于草案状态。但是境外有些国家已经走得很远了。日本1947年颁布了《营养师法》,结果就是,“40岁以上的日本人比中国人矮,40岁以下的日本人平均身高比中国人高”。2009年,日本甚至专门针对公民的腰围立法,男性不得超过85厘米,女性不得超过80厘米,不管多大的官,腰围超标就地辞职。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你可以矮,但你不能又胖又矮。站在国家和政府的态度,应该对国民体质问题高度重视,为全民健身提供支持。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