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搢笏
搢笏是什么意思

词条:『搢笏』  
拼音:jìn hù

以上是搢笏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搢笏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搢笏

拼音: jìn hù

注音: ㄐㄧㄣˋ ㄏㄨˋ

词条: 搢笏 

亦作“ 搢忽 ”。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穀梁传·僖公三年》:“ 阳穀 之会, 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 范宁 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墨子·公孟》:“ 公孟子 戴章甫,搢忽,儒服,而以见 子墨子 。” 毕沅 校注:“忽即笏字。”《穆天子传》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带,搢曶夹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 新乐 初受封,搢笏登天廷。”

2. 引申指朝见。 明 董谷 《碧里杂存·宝志公》:“ 圣祖 异焉,勅建 灵谷寺 ……命太常岁祭,行搢笏之礼焉。”



收藏本页】【打印】【关闭】【顶部
©2009-2019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