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隋炀帝陵』 |
以上是隋炀帝陵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隋炀帝陵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隋炀帝陵
拼音:suí yáng dì líng
词条内容:史料记载,隋炀帝陵曾多次迁移,最初萧皇后将其殡在江都宫流珠堂,后大将陈棱为其发丧,葬在吴公台下,再后来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其葬于雷塘。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雷塘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此处后被认定为省级文保单位。然而2013年在5公里外的曹庄又发现新的隋炀帝陵。
历史背景;隋炀帝画像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母独孤皇后。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确立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由于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有人以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
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根据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
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认为,今雷塘槐二村的一处大土墩为隋炀帝陵,此处后被认定为省级文保单位。
2013年,扬州曹庄一楼盘施工意外发现隋炀帝陵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此地距雷塘约有5公里左右
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帝陵2013年之前公布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市北郊的槐泗镇境内的雷塘北侧。
清嘉庆十二年( 1807) ,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扬州学者阮元发现,遂加以整修。隋炀帝陵前,有阮元修陵时立的石碑。碑文题“隋炀帝陵”四字,是当时的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写。右侧为“大清嘉庆十二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左侧为“扬州府知府伊秉绶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处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陵墓构造;进入陵区,高大的石碑楼横梁上书写着“隋炀帝陵”斗大的四个正楷字。陵门气势恢宏,宽敞的正门配以两个偏堂,左偏堂为隋炀帝生平图片展览,陈列了数十幅图画,图文并茂地简略介绍了隋炀帝功过并存的一生。右偏堂为书画成列室,悬挂了江苏省和扬州市知名书画家的作品。
帝陵占地3万平方米,有石牌楼、陵门、城垣、石阙、侧殿、陵冢等组成。整个帝陵形制独特、气势雄伟,城垣、石阙、墓冢是世界上罕见的帝王的葬式,是典型的隋唐建筑风格。
陵冢为十分整齐的平顶金字塔形,高12米,四边均为规则的等腰梯形,上下边长分别为8米和29米。墓前立有巨型墓碑,底座为阶梯式,上部为片状云,中部左上方刻有“大清嘉庆十三年在籍前浙江巡抚阮元建石”;正中刻“隋炀帝陵”,每个字为脸盆大小;右下方刻有“扬州府知府汀州伊秉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