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伤寒是什么意思
词条:『蜱伤寒』 |
以上是蜱伤寒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蜱伤寒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蜱伤寒
蜱伤寒
拼音:pí shāng hán
词条内容:蜱伤寒,全称为蜱传斑疹伤寒(south African tick-bite fever),是一种由蜱传播的立克次体病,病原体为康氏立克次体,传染源是犬、啮齿动物,以蜱为媒介,通过叮咬传染给人。本病多发生于儿童。潜伏期为 5~7天,急性起病。发病后第四天出现全身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掌跖部亦可累及。
概述;蜱伤寒
蜱伤寒,又称地中海斑疹热(MSF)、北非蜱传斑疹伤寒、肯尼亚蜱咬热、印度蜱传斑疹伤寒、南欧斑疹热、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南非蜱咬热等,病原主要为康氏立克次体(R.conorii),是一种由蜱传播的烈性人兽共患立克次体病。该病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发热、多发性皮肤焦痂、局部淋巴结炎和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特征性的表现为蜱叮咬处常有一下陷的黑色溃疡,是为黑斑(tache noire),即焦痴(eschar),很像烟头烧伤。[1]
流行病学;病原体
康氏立克次体
病原为康氏立克次体(R.conorii)。另一病变是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病原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erica),第三种蜱传立克次体感染为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为澳大利亚立克次体(R.australis)。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的分布,从俄罗斯欧洲部分经西伯利亚至前苏联远东部分,南下至印巴次大陆。据认为是城镇居民向市郊转移,与蜱类接触机会增多所致。
虫媒;为几种硬蜱: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森林革蜂(Dermacentor syvarum),纳塔耳革蜱(D.nuttallii)等。以上三种天然受染的蜱,都能经卵传播。
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是澳大利亚发现的几种立克次体感染之一,病原澳大利亚立克次体,虫媒为全环硬蜱(Ixodes holocylus),已知动物宿主是有袋动物。硬蜱叮咬人体时,经皮肤伤口,将犬的或蜱自身贮存的立克次体感染给人。
传染源
蜱伤寒;传染源是犬、啮齿动物,但非洲国家野生动物中常见蜱类都能传播康氏立克次体。意大利流行病学家已证明此病在意大利、西班牙和以色列的发生率大为增加。
流行范围;本病在1910年最先发现于突尼斯,继而沿地中海一带有发病。本病主要见于地中海沿岸,南美、非洲、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地区,从俄罗斯欧洲部分经西伯利亚至前苏联远东部分,南下至印巴次大陆。
中国于1958~1983年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区证实有此病存在,并分离出不同血清型的立克次体,是通过寄生于犬体的血红扇头蜱为媒介。
流行季节;本病多发生于蜱最为活跃的春季及夏初。发病者多呈散发性。
发病机制;康氏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澳大利亚立克次体三种立克次体,与立氏立克次体极为相似,DNA杂交证明后者与康氏立克次体的同源性在90%以上。相互间群特异性抗原(group-specific antigens)虽同,但还有种特异性抗原(species-specific antige)可资鉴定。它们都侵害内皮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引起血管炎。蜱叮咬处都有焦痂可见。
临床表现;蜱伤寒
本病多发生于儿童,潜伏期为5~7天,急性起病,表现为寒战、高热、头痛、关节痛、乏力等症状。在蜱叮咬处出现一特征性的“黑斑”,即丘疹逐渐发展为中心坏死性黑色溃疡,周围绕以红晕。局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发病后第四天出现全身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掌跖部亦可累及。少数可见出血性损害。
本病症状较轻,病程约两周左右。随着体温下降,皮疹逐渐消退。三种立克次体起病都急,出现发热、头痛、肌痛和结膜充血等证候,约在蜱叮咬后5—7天发生,焦痂为一特色病征,可以证实诊断,应在头皮、腋窝、腹股沟等蜱类好寄居部位注意寻找。由于焦痂为坏死性损害,故引流该区的淋巴结亦可肿大。焦痂损害很像烟头灼伤,直径2—5mm,中心发黑,边缘隆起、发红。压痛甚轻。像RMSF一样,第4—5天全身发疹,包括手掌和足底。
隐约可见的斑丘疹性损害,为皮内小出血点,病程约2周,鲜有死亡。Weil-Felix反应多数病例都有作用于OX19抗原的凝集抗体,约于病程第2—3周出现。
诊断;本病特征为虫咬处“黑斑”,在早期及恢复期进行血清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蜱
注意应与虫媒其他类斑疹伤寒鉴别。根据其不同的发病区域、临床特点及特殊血清学反应可以鉴别。
1、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流行区亦常有钩端螺旋体病存在。两者均有发热、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故应注意鉴别。钩端螺旋体病常有腓肠肌痛,眼结膜下出血,早期出现肾损害,而无皮疹、焦痂或溃疡。
2、斑疹伤寒:有发热、斑丘疹,但无焦痂、无淋巴结肿大。
3、伤寒:起病缓慢,体温逐渐升高,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腹胀、便秘、右下腹压痛、玫瑰疹常见。
4、登革出血热: 头痛、全身疼痛较显著。较常同时出现斑丘疹和皮下出血点。
5、流行性出血热:高热时头痛、腰痛和眼眶痛较明显,体温下降时较常出现休克,皮下出血点、瘀斑常见,少尿或无尿常见。
检查;血夜检查
血沉增快、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OX2及OX19阳性。
结合试验
采用纯化的康诺尔立克次体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间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
间接免疫荧光法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抗康诺尔氏立克次体IgM抗体滴度明显增高。
治疗;多治疗同其他立克次体病,使用四环素治疗有效。
多西环素200mg,每12小时1次共2剂,收效良好。亦可用四环素、氯霉素和利福霉素(rifamycin),用药后2天退热。
预防;1、预防措施包括灭蜱,治疗病犬及其他啮齿动物,注意个人防护,可外涂防虫剂,防止被蜱虫叮咬。
2、深入非洲野外旅游的人,应注意着装,防止蜱的叮咬。
3、到南欧旅游的人,如在春、夏季节作穿越市郊和农村的长途步行,应注意搜索蜱。从这些立克次体感染恢复,可以获得牢固免疫。在实验动物中,康氏立克次体比大多数立氏立克次体都相对无毒性。但由康氏立克次体感染恢复的动物,对立氏立克次体毒力也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是由T淋巴细胞提供的,它们也能识别斑疹热组其他品种立克次体的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