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是什么意思
词条:『捉迷藏』 |
以上是捉迷藏的词条读音等信息,下面是捉迷藏的意思在词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捉迷藏
捉迷藏
拼音:zhuō mí cáng
词条内容:捉迷藏,或称躲猫猫,捉迷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又被叫做“藏猫儿”、“藏模糊”、“藏迷”、“蒙老瞎”、“藏没(mu)”等。不同孩子学习捉迷藏的方式是相似的。捉迷藏是一种十分普通的游戏,中外儿童都曾玩过。在中国,捉迷藏这种游戏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唐朝。
简介;森林捉迷藏
“捉迷藏”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又被叫做“藏猫儿”、“藏模糊”、“藏迷”、“蒙老瞎”、“藏没(mu)”等。不同孩子学习捉迷藏的方式是相似的,这反映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孩子对此游戏的反应是基本相同的。
捉迷藏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一个参加游戏者的双眼绑起来,令之不能视物,其他的游戏参加者,就在他的身边奔驰,引他来捉,另一种方式,是一个或几个参加者找一个一定范围内的地方,匿藏起来,要另外的参加者把他找出来。在后一种方式的捉迷藏游戏中,最适合的游戏地点,是一幢古老而巨大的屋子,在这样的大屋中,有许多可以藏身的地方,可以不被人找到。
捉迷藏最好的进行地点是有许多遮蔽点的地方,例如森林或大屋。 捉迷藏游戏在不同地区的玩法各不相同,但大同小异。通常这样来玩:用约定俗成的方法选出一个小孩儿做逮者,另一小孩儿用手绢、布条蒙住他的眼睛,其余的小孩儿则分别躲起来做被逮者;待藏的小孩儿藏好了后,被蒙眼的小孩儿则拿掉蒙眼睛的物品,去寻找藏好的人;被逮住的人代替被蒙的人继续游戏;如果被蒙眼者长时间找不到藏者,藏者自动现身,蒙眼者输,继续做逮者。
历史演变;民俗学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考证,认为捉迷藏为民间儿童游戏,且早已形成;因其娱乐性,还受到了成人的欢迎。自唐代起,就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没有记载的,可能更早。元人伊世珍在《琅缳记》卷中引用《致虚阁杂俎》记载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玩此游戏的场景。唐代诗人元稹在《杂事》诗中描写了他与崔莺莺晚间捉迷藏的场景。五代时的花蕊夫人在《宫词》中记载了“内人深夜学迷藏,绕遍花丛水岸旁……”。宋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足以反映出捉迷藏在当时很盛行。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和清代褚人获在《坚瓠集·二集》卷三中均记载过儿童玩捉迷藏游戏的情景。
民间儿童游戏占据着20世纪80年代的儿童游戏市场,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他们玩过和知道怎么玩捉迷藏,也有的美好回忆。那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感觉、喜欢那种刺激感,可以到处找人、然后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小伙伴,被人找是一种被人关注的感觉,找人是一种寻找幸福的感觉,体会到童年的纯真、无邪,不会拉帮骗人和没有利益追求,和同伴合作好,配合默契;可以获得小朋友的友谊和成功的感觉。
农村地区的儿童还在玩此游戏,但已呈现减少的趋势;城市家庭的父母与孩子偶尔玩这个游戏。幼儿园老师们指出现在孩子玩的少了。孩子仍然很喜欢这个游戏,偶尔玩的时候孩子很兴奋;玩累了,仍旧想玩。有些民间游戏就仍在幼儿生活中出现。民间语言游戏多,如山上有个木头人、荷花荷花几月开、开城门、乒板儿、击鼓传花等等。智能游戏也有,像鲁班锁、七巧板、拼图等;但体育游戏比较少,公共场所小、特别注意安全。有学前教育研究者提到民间游戏不是都很合适,有些民间游戏形式很有意思,但内容低俗了一些,需要筛选和改编。游戏是我们生活方式的显现,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变迁,民间儿童游戏的衰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也许还会有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能使得它以别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另外,有不少过去的游戏在以新的方式玩,现代和传统同时在一个空间里存在。
可见,捉迷藏等民间儿童游戏历史悠久;但发展至今,众多的民间儿童游戏已出现减少和衰落的趋势。
游戏规则;必须由一个人当捉人者(捉人者通常称为“兵”、“鬼”)
其他人则当匿藏者
捉到人便当胜利
另类规则
被“鬼”捉到的人,并不是与“鬼”交换身份,而是作为另一只“鬼”,将余下的人全部捉住才算完。
寻人玩法
开始的时候,所有人会聚集在一个中心点。其中一个人会当捉人者,其他人要在指定时间内找到藏身之处,时间到了,捉人者便会四处找出其他参加者。游戏的最终目标便是要躲过捉人者。
当其他人在找寻遮蔽点时,捉人者需要保证他不会看见这个过程。通常他会被蒙着双眼,或背对其他参加者,然后倒数1分钟 。倒数结束后,捉人者会通知其他参加者(如“我来了!”),游戏便开始。在捉人者找寻的过程中,参加者可乘他不注意时转换位置,躲得最久的,便算是赢家。
触摸玩法;玩法是先在有限空地上划定一圈,“鬼”将自己的眼睛蒙住,然后在圈内触摸其他玩家,捉到另一人便胜利,然后交换身份。
游戏意义;捉迷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游戏,具有民间儿童游戏的典型特点。如:它有着广泛的趣味性,内容生动活泼、轻松;规则简单易懂可变,开展的随机性大;多为集体性游戏,需要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多在开阔的田野空间中进行,儿童自由玩耍和嬉戏;不需要特制的玩具或只需要很少的特定游戏材料,等等。
据心理学家分析,捉迷藏的藏匿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和经历多方寻找终于发现二者都能引起孩子的快感;它要求参与者耳要尖、眼要明、奔跑要及时,要用某种巧妙的方法和策略找到藏者,这是对孩子的综合考验。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在带给孩子精神愉悦的同时,还可促进其认知、体能、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
民间儿童游戏是中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组成部分,积淀着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情结,折射和反映着当地和整个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因此,玩民间儿童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本地和本民族文化,还能使其受到本地和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面貌的熏陶。
社会学研究认为,家庭、邻里、同伴自然群体为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相对),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且未成年人的社会化主要是通过初级社会群体完成的。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兰在《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中高度赞扬了捉迷藏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认为在玩捉迷藏游戏时看不到爸爸和妈妈,对孩子来说一种令人激动的经历。此游戏能教给孩子们身份和身体之间关系的某些方面,孩子在游戏中能进一步探索身份和身体的关系,这对儿童自我感、责任感以及自主性和人际关系间的亲密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理作用;心理学家认为,捉迷藏能锻炼孩子的认识力和社交技巧。捉迷藏的藏匿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和经历多方寻找终于发现二者都能引起儿童的快感,它要求游戏的参与者眼尖耳明,奔跑要及时,并使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和策略找到藏者,这是对儿童的综合考验。
捉迷藏可帮助孩子克服分离性焦虑症
儿童情绪障碍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表现为孩子在与亲人分离时出现极度焦虑反应。分离性焦虑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布兰科建议说,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知道,父母不在眼前不代表他们消失了。另外,还可在家中让孩子先练习与父母分离,让孩子逐渐习惯父母离开的感觉,比如让爷爷奶奶暂时照顾一下孩子,父母离开时间也可慢慢延长。
综艺节目;日本全员逃走中简称《RFM》或《逃走中》是日本富士电视台的超大型捉迷藏综艺游戏节目。通常一集里面有十多位艺人参加游戏,游戏场地一般在日本的街道,或是游乐园,购物中心举行。
游戏时间为130~50分钟,游戏中间经常有多个相关的任务需要艺人去完成。另外游戏里有制作单位派出的猎人在游戏时间内负责追捕艺人,如艺人能逃到时间结束,则可获得36~216万日元奖金。
韩国;韩国人气真人实境游戏综艺节目《Running Man》中最精彩的部份当推紧张刺激的撕名条追逐战。
追逐战模式:
1. 个人战
2. 分队战
追逐战内容:
1. 铃铛捉迷藏
捉人者会在鞋子上系上铃铛,其他人则多为生存而逃命。
例子: 100822 EP 007
2. 寻找嘉宾
主持群为捉人者,在大面积的地点开始寻找嘉宾,嘉宾则想办法暗中将他们一一击破除去。
例子: 110417 EP 039
3. 攻守交替
两队人马将进行攻与守的对战(攻队系上铃铛,守队藏匿),直至指定时间一到,两方的攻与守权力将被转换。两方以此类推互相攻守,至一方队中无一成员幸存为胜。
例子: 120722 EP 104
4. 寻宝战
玩家被命在游戏中收集指定物品,之后进行掠夺、偷取、交换、镇守、藏起或是互相攻击并除去对方等等无法预计的战况。
例子: 130303 EP 135
捉迷藏 - 提议列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比赛项目
日本教授安雄何泽康提议将捉迷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他看来,将捉迷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能使竞技体育运动更加普及和深入到普通大众当中:首先,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如专业运动员般超凡的体格,能够承受专门的比赛训练;其次,对于普及少年儿童体育运动而言,一味地讲究运动觉悟性和身体灵活性是没有必要的。
安雄何泽康教授甚至为“捉迷藏团体赛”制定了一系列的比赛规则,其规则大致为:每支捉迷藏队伍均由7人组成,比赛分成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各5分钟,而每支队伍躲藏的时间均为2分钟。